-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当代书院产生于现代社会,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它的出现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使人们在教育和文化上多了一份自由选择的空间。当代书院的兴起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教育本土化的趋势,社会道德的危机和“国学热”的推动是当代书院兴起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当代书院;教育;道德;国学
[]G649.299[] A [] 1009 — 2234(2013)10 — 0035 — 02
中国古代书院缘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明时期,衰落于清末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曾表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全国各地书院改为学校,至此书院教育模式归于沉寂。而后,书院又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全面否定,至此书院被彻底抛弃,但后来很多知识分子都意识到废除书院的做法太过偏激。可以肯定的说,书院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排除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然而书院教育在历史上沉默百余年后,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院文化再次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一、对当代书院的探析
(一)当代书院的含义
当代书院是以时间维度进行划分的,指1949年10月以后创办的,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以国学精髓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书院一脉相承的文化教育机构。当代书院大多是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是对普通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
(二)当代书院的特点
1.继承性。古代书院具有藏书、教学、研究、祭祀等功能,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而当代书院诞生于现代社会,很难再和古代书院模样一致,但却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很多的教学、研究方法作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它的一些管理方式也被沿用。
2.民办性。书院在古代主要就是由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而在当代,除了像岳麓书院等少数书院被纳入教育体制之内,大多书院依然是民办性质。当代书院走民间办学的道路,可以较少受到官方的干预,因而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也能使书院保持较为宽广的学术空间。
3.多样性。当代书院虽然产生的历史相对短暂,但因其产生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又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巨大关注与支持,因此其发展迅速且种类繁多。如针对儿童的具有启蒙性质的书院;以复办的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面向企业家进行国学培训的书院等。自称“书院”的机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除了上述一些真正具备传统意义与功能的书院外,还有很多的商业公司、全日制中小学、书画创作机构、佛道修行机构等等。虽然很多的机构使用书院这个名号是名不符实,但也从侧面说明书院在大众心中的认同感。
二、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讨
传统书院在近代逐渐衰落,在历经百年的沉寂后,又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悄然兴起,又开始以不同的面目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复活”。当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组织形式重新展现在当代人的视野中时,击掌喝彩者有之,批评指责者亦有之。但不管怎样,书院这种民办教育机构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现代生活。而当代书院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有其深刻的必然原因。
(一)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收费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师生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都是当代教育体制面临的大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找出一种更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单一的知识型考试制度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应试教育”成为当今教育制度困境的最大表现方式。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子就曾倡导“学而优则仕”的教学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学习礼仪文化去做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把读书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稳固实行,人们更是把读书考科举看成自己出人头地的最重要手段。万千的书生更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跳过龙门”,从此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统治者明确地告诉天下学子要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好的前程,得到荣华富贵。而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愈加僵化,变成了八股取士,将读书人思想、言行紧紧地钳制在科举应试之下。
时至当代,当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与西方的“主智主义”思想相结合时,“应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网络版).doc
- 大专高等数学期末试卷(A卷)带答案.doc
- 大自然地板木地板安装与服务知识培训新.ppt
- 傣族舞蹈教程(一).ppt
-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ppt
- 代理合同 (路灯智能节电器).doc
- 代谢综合征的护理.ppt
- 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的规律.doc
- 带你走进上海博物馆模版课件.ppt
- 贷前调查的主要程序及工作内容(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doc
- 有源滤波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硝化纤维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正丙苯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除草剂混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盐酸胍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小抄(完整版电大小抄).doc
- 美国历史文化概况(英文版)UNIT 15 Religions and Faith.ppt
- Sector–Based Multipollutant Approaches for Stationary Sources部门–基于固定源多污染物的方法.ppt
- 丝光毛女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案例范文)详.ppt
- Issues with Grading - asdsbar - home分级- asdsbar家庭问题.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