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徽饮食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文人雅士与名酒 1、李白与太白酒、桃花潭酒 2、欧阳修和醉翁特曲 3、历代文人与口子酒 4、刘伶与醉三秋 5、佳酿与名酒 二、安徽名酒的类型 (一)蒸馏酒 用含淀粉的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制成的酒,酒精度较高。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等。安徽名酒浓香型白酒所占比例较多,有: 1、古井贡酒 2、口子酒 3、高炉家就 4、宣酒 5、明光酒 (二)发酵酒 发酵酒主要包括啤酒、果酒、黄酒等。 1、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酿造的低度饮料酒,又称“麦酒”有“液体面包”之称。 2、果酒,以葡萄、苹果等各种水果为原料经酵母发酵,再压榨过滤制成。酒精度一般在15%左右。 3、黄酒,以稻米、黍米和玉米等原料,加酵母等发酵酿制而成。影响丰富,具有养血、健脾、益味等功效。 4、安徽发酵酒 目前,本土啤酒都被收购;果酒:萧县葡萄酒、怀远石榴酒;黄酒:庐江海神黄酒、郎溪县古南丰黄酒。 三、安徽酒文化开发 1、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 2、安徽双轮酒业的高炉酒文化博物馆,有“中国酒文化十大博物馆”之一的称号。 3、迎驾酒与迎驾工业旅游,集工业旅游、人文、自然景观旅游为一体。 4、宣酒博物馆——皖南最大规模的产业文化博物馆 第四节 安徽茶文化 一、安徽茶史 安徽开始生产茶大约始于公元二世纪以前。据陆羽《茶经》可知,安徽1700年前就已产茶、并有客来敬茶的习俗。 唐时,安徽茶叶已大量销往山东、河北等地。 宋时,全国设6个茶务,13个“茶场”实行茶叶统购统销,安徽境内设有一个“茶务”(无为茶务),辖“茶场”5个。 清时,屯绿开始生产,成为外销查,光绪年间,祁红开始生产,大量输出。 二、安徽茶区及名茶 安徽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南北和丘陵地带。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茶树生长旺盛,尤其是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 安徽宜茶条件是山区比丘陵好,南部比北部好,西部比东部好。主要有四个茶区: 1、黄山茶区 2、大别山茶区 3、江南丘陵茶区 4、江淮茶区 (二)安徽十大名茶 1、黄山毛峰 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汤色清碧微黄,滋味醇甘。 2、六安瓜片 产于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金寨县和霍山县。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茶单片平展、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色泽宝绿,叶背白霜,明亮油滑。因是单片叶制作,形似瓜子,故名。 六安瓜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祁门红茶 产于祁门、东至、石台、青阳、黟县等,其中祁门县产量最多。 茶叶条索紧秀细长,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祁红在英国倍受宠爱,被赞为“群芳最”“王子茶”。 4、太平猴魁 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茶叶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滋味鲜醇甘甜,汤色清绿明净。 太平猴魁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屯溪绿茶 主要产于休宁、歙县、黟县、绩溪、宁国等地,简称“屯绿” 6、敬亭绿雪 7、涌溪火青 8、霍山黄芽 9、岳西翠兰 10、泾县特尖 三、安徽茶俗 1、客来敬茶 2、祁门采茶戏 3、葬礼中的茶礼 第五节 饮食文化开发 一、饮食文化与旅游 “食”居旅游六要素之首,也是旅游六要素“购”的主要内容之一。 旅游者通过对地方饮食历史、典故、传说的了解,对饮食制作程序的参与及对饮食的品尝,对饮食礼仪的模仿,可以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地域文化,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闻,还获得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 二、徽菜创新与发展 (一)转变观念 (二)创新菜品 (三)培养人才 (四)市场推广 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重游览轻饮食 (二)旅游饮食以享受为主,参与性不强 (三)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 (四)缺乏旅游餐饮产品的宣传意识和力度 四、饮食文化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彰显地方特色 (二)创新旅游餐饮 (三)旅游餐饮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安徽饮食文化 第一节安徽饮食文化概述 古往今来,百姓“饱”则太平,“饥”则“革命”,兴亡皆因“食”。 人类的饮食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基准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 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 壶里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 中国饮食文化时关于中国人或中华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的学问,内涵极为丰富。简而言之,饮食文化是人民在长期的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创造和印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 宏观上,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物质文化(与饮食相关的原料、工具、产品、食器、环境等要素)、饮食行为文化(工艺文化、消费文化、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