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1.自发因素: 1).脱嘌呤和脱嘧啶 在生理条件下,DNA分子通过自发水解经常发生脱嘧啶和脱嘌呤反应,使嘌呤碱和嘧啶碱从DNA分子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下来。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9及脱氧核糖C-1′之间的N-糖苷键常发生自发水解反应而断裂,从而失去嘌呤碱基,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Lindahl估计,一个哺乳动物 精品 细胞在37℃条件下,20小时内通过自发水解可从DNA链上脱落约10000个嘌呤碱和500个嘧啶碱。在一个长寿命的非复制的哺乳动物细胞(如人的神经细胞)的整个生活中自发脱嘌呤数约为108个嘌呤碱,它们占细胞DNA中总嘌呤数的3%。每个细胞每小时脱去的嘌呤碱和嘧啶碱分别约为580个和29个。自发脱嘧啶反应一般频率很低。 精品 2).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中的胞嘧啶(C)、腺嘌呤(A)和鸟嘌呤(G)都含有环外氨基,氨基有时会自发脱落,从而使胞嘧啶变为尿嘧啶(U),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I), 鸟嘌呤变为黄嘌呤(X)。这些脱氨基产物的配对性质与原来的碱基不同,即U与A配对,I和X均与C配对。而且DNA复制时,它们将会在子链中产生错误而导致DNA损伤。例如,胞嘧啶自发水解脱氨变成尿 精品 嘧啶后,如果未被修复,产生的尿嘧啶会在接下来的复制中与腺嘌呤配对,从而产生点突变。DNA分子以这种方式产生尿嘧啶很可能就是DNA含有胸腺嘧啶而不是尿嘧啶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使DNA分子中发现的任何尿嘧啶,均可被一种称为尿嘧啶DNA糖化酶所切除,并由胞嘧啶所替代。胞嘧啶自发脱氨基成为尿嘧啶的频率估计约为每小时每个细胞8次,即每天每个细胞192次。 精品 3).碱基的互变异构 DNA中的四个碱基都可能自发地使氢原子改变位置而产生互变异构体,从而使碱基的配对形式发生改变。如腺嘌呤的稀有互变异构体与胞嘧啶配对,胸腺嘧啶的稀有互变异构体与鸟嘌呤配对。当DNA复制时,如果模板链上存在着这样形式的互变异构体,在子链上就可以产生错误,造成DNA损伤。例如稀有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或稀有碱基胸腺嘧啶与 精品 鸟嘌呤形成氢键,便可导致下一世代中G-C配对取代A-T配对(图6-1)。 4).细胞正常代谢产物对DNA的损伤 在所有需氧细胞中,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副产物超氧阴离子(O2-)和H2O2非常活跃,由于这些超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及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氧的存在,导致DNA在正常条件下发生氧化损伤。这些自由基可在许多位点上攻击DNA,产生一系列特性变化了的氧化产物, 精品 如8-氧化鸟嘌呤,2-氧化腺嘌呤和5-羟甲基尿嘧啶等(见图6-2)。而且电离辐射引起水分解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会提高这些氧化产物的水平。氧自由基对DNA的损伤是由金属离子,尤其是铁离子所介导的,因此,螯合剂、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二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增强,都能降低氧自由基的毒性。 精品 此外,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可能还有其他的糖分子也能和DNA反应,产生明显的结构和生物学改变,这些改变的累积可导致细胞老化。 除上述自发性损伤外,DNA分子还会自发产生单链断裂、链间交联和形成一些甲基加合物等。 精品 2.物理因素: 由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其中,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而紫外线常常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碍。 精品 3.化学因素: (1)脱氨剂:如亚硝酸与亚硝酸盐,可加速C脱氨基生成U,A脱氨基生成I。 精品 (2)烷基化剂:这是一类带有活性烷基的化合物,可提供甲基或其他烷基,引起碱基或磷酸基的烷基化,甚至可引起邻近碱基的交联。 (3)DNA加合剂:如苯并芘,在体内代谢后生成四羟苯并芘,与嘌呤共价结合引起损伤。 (4)碱基类似物:如5-FU,6-MP等,可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损伤或突变。 (5)断链剂:如过氧化物,含巯基化合物等,可引起DNA链的断裂。 精品 二、DNA损伤的修复 人们对DNA的修复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修复途径,如能纠正复制错误的尿嘧啶-N-糖基修复酶系统和错配修复系统,以及能修复环境因素和体内化学物质造成DNA分子损伤的光复活修复系统、切除修复系统、重组修复系统和SOS修复系统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其损伤修复的重要基础,因为DNA的互补双链可保证其一股链上的损伤被切除后,能从另一股链上获得修复所需要的信息。 精品 (一)直接修复: 1.光复活: (light repairing):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光复活能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