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ol. 6 No. 6
Dec. 2013
跨国并购沟通中的心理距离策略
中粮收购澳大利亚Ttlly糖业案例研究
张景云,刘畅,杜新建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的里要战略决策,在并购实施过程中,企业不仅面临政治、法律、财
务和员工绩效等风险,而H面临界域文化下的信息沟通风险。笔者对中粮收购澳大利亚
Tuly糖业进行单案例研究,从传播中的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关系入手,对跨国并购沟通 中的心理距离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企业跨国并购沟通提供借鉴。主要观点是,在跨国并购沟通 中,企业须把握适度的心理距离策略:(1)设法拉近心理距离。-?方ill],企业可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 播结合起來,通过贴近地域的沟通,通过拉近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而拉近心理距离;刃一方 面,企业可通过利益互惠方式协调双方关系,通过拉近双方的社会距离而拉近心理距离。(2)必要时 拉开心理距离。企业应适当保持低调,从
传播范围和信息内容上进行必要的控制,以拉开认知距离:必耍时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拉
开态度距离.最终实现传播意图。
关键词:跨国并购;心理距离;跨文化传播
屮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收稿口 期 2013-08-01
收稿口 期 2013-08-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品牌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 (1 2BXW038 )、“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宛” (13
BJY12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老字号品牌营销创新案例研咒” (13JDJGA019);首都流通 业研允臬地项目“北京老字号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允” (JD 2013-YB-003):北京市居商校商层次人才 引进与培养汁划项目(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 30310)
作者简介:张景云,女,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刘畅,女,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品牌管理;杜新建,男,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0引言
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整合资源、扩 张市场、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方法。跨国并购是 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面临 政治、法律、财务和员工绩效等风险,而且面临 异域文化下的信息沟通风险。沟通的成功与 否,对并购的前途影响很大,是跨国并购实施的 重要环节。然而,在这一领域,学者们的研究相 对不足O
近年来,我国金业的海外并购十分活跃,在 并购沟通中走过一些弯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心理距离 与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关系的框架进行研究, 主耍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己有的关于企业并购 的案例研究,多采用大样本的数学模型对并购 效果进行直接评价,很少通过实战过程探究企 业并购实施的过程。其二,从理论框架上,已有 的研究多使用经济学屮的效率理论和市场效应 理论,这些理论更多运用于决策制定和评估,而 对于职能层面的支撑尚显薄弱。因为企业跨文 化传播过程屮,不仅需要跨越地理(空间)距离, 更需要处理由此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然 而,在这一领域,学者们更多地从“文化差异”视
角开展研究,而鲜有从“心理距离”视角开展的 研究。实际上,“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心 理”才是具体的内容。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等 将“文化”界定为“心理程序”或“心理软件”,鲜 明地揭示了文化与心理的关系,进而阐明了 “文 化差异”与“心理距离”区分的关键点⑴。企业 并购中开展的跨文化传播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 文化的冲突和共融而发生的。文化是外在的, 而心理是内在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或冲 突,只有通过心理距离的调适,才能得以融合和 化解。因此,木文从传播心理距离切入,重点以
传播屮的空冋豹禺社会和.捣籾心釦豹爲关糸
为框架开展研究。
1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1心理距离的相关研究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心理距离”源于文艺 心理学,由英国美学家布洛( )提出,
Jauss爭从按娄天学的舛皮也便用f 审裘典 离”的概念,并捉出作品的遺向须与读者的“期 待视界”保持适度“审美距离”的观点⑵。
在社会认知心理学领域,Liberman和 提出的解释水平理论 (
■ i
Theorv,简称CLT)极大地推动了心理距离的 研究⑶。近十年来,这一理论开始运用到教育、 政治选举、消费行为及品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中 如Choi和Winterich指出 道徳认同
( ,简称)能够有效提高消费
者对群外站牌的态度,而心理距离则是该道德 认同效应(MI effect)的中介变量,如果能够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