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图标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规则中的运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游戏活动之一,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意愿选择,它使幼儿情绪愉快,不受约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因此,深深地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特别是小班孩子尤其喜欢。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无拘无束的游戏; 还能够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他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开心、愉悦的快乐情绪。
但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游戏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娃娃家的桌子上堆满了东西,锅、碗、盆、勺、叉、煤气灶、衣服等物品扔得到处都是,幼儿跑来跑去,老师在一旁非常着急:“我来做客了,你家怎么这么乱的呀?”“妈妈把东西放好!”……在角色游戏活动中,为什么幼儿会将物品扔得乱七八糟?跑来跑去?其实幼儿有这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并不全缘于幼儿或者老师,而是环境中的物品太多、空间狭窄所至。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如何发挥环境的教育实效,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呢?我们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发现,图标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它可以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方向。如:过街寻找“斑马线”;看到禁烟图标,知道此处不能吸烟等等。借助图标,小班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向幼儿传递各种信息和要求,摆脱了教师的硬性说教,以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图标,让小班的孩子以愉快自主的方式理解规则、接受规则。
一、利用图标,先行游戏“前”规则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但小班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差,游戏的稳定性不强,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的小朋友一会儿在娃娃家喂娃娃吃饭,一会儿又去看图书,一会儿干脆到外面闲逛。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所以对小班幼儿的角色区活动规则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式的角色游戏开始前,规则意识应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规则建立了,有规则地开展角色游戏才能算是正式的游戏活动。
图标就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进游戏区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图标的启发,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各个游戏区,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我们在各个游戏区明显的地方形象的设计了区角标志,如在娃娃家贴上全家福;建构区贴上了各种建筑图标;点心店柜子上贴上大大的包子、面条图标,让幼儿了解了什么区里玩的是什么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之前先选择身份标志图标,在选择图标的同时幼儿对今天游戏要扮演的角色有了一个初步意识,然后幼儿把这些标志挂在胸前,也时刻提醒他们今天你扮演的是谁?同时作为教师在游戏观察时也能一目了然,每个小朋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当小朋友做出与角色不相符合的行为时,老师也能及时提醒、引导。孩子在带上这些标志后,就自然而然有了角色意识。
另外,小班的幼儿进入各个活动区,也要受到相应人数限制,一般,每个区域能容纳3~4人。与以前老师一味地抽象说教:“某某区最多只能进5人。”或采用生硬的“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图标来融合进区规则,实际效果也好多了。比如:建筑工地里孩子们都是在地垫上活动的,我们在建筑工地的“围墙”外面,用即时贴粘上4对小脚印,孩子们会受小脚印的启发:进入这个区角是要脱鞋子的,还要把自己的小鞋子一一对应,放在小脚印里。又如,在娃娃家的门口,我们在挂钩上放了三个客人图标的挂牌,每个客人可以自主拿取一个挂牌,如果看见门口的挂牌没有了,也就是说家里已经满了三个客人了,不能再进娃娃家,等挂钩上有了挂牌图标再进去。在图书馆,我们为客人提供了“阅览卡”图标,有了“阅览卡”就能进区看书,幼儿一看到这些相应的趣味提示卡,就知道该区域可以进去几个人,这样不仅使幼儿体验到自主选择的快乐,而且也确保了各游戏区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利用图标,细化完善规则
生动、形象的操作规则图示,既能够引起小班幼儿的丰富联想,激活他们的思考,又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在加工厂,我们在幼儿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贴上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图示,我们在“隔离墙”设计了四幅操作顺序图片:挂进区卡――戴围裙――自由取放橡皮泥――把东西整理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工人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有的小朋友进入加工厂,忘记了戴围裙或者帽子,但只要他一看到标记图,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马上去拿围裙戴在身上……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同时,对于一些教师比较难以顾全的材料,比如:建构区的大件清水积木,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贴上含义鲜明的图示——小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大积木,以此来暗示孩子们,使用大清水积木时,要小心一些,避免它打到同伴或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