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养殖鱼类的选择 鱼种是养鱼高产的基础,正确地选择养殖品种,是提高养鱼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如若选养品种不当,不仅鱼货难销,而且效益也低,因此,选择养殖鱼类应掌握四个标准。 1、鱼的食品价值。一种鱼的食品价值,一般用四个指标来衡量,即肉味、蛋白质含量、鱼体可食部分的比值、鱼体的大小。在市场上口味最为重要,口味好的水产品价格相对要高,要尽量养赚钱,好吃的鱼。 2、鱼的生产性能。 同样大小的水体,同样数量的饲料,养殖不同种类的鱼,产量大不相同,这就是说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的生产性能。 鱼类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是否耐密养、是否可混养、食性和饵料转化效率等。 在同样条件下,生长速度越大的种类生产性能越高。 耐密养是指在养殖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健康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混养则是说与其它种类混养时,对其他种类有无不良影响,如吞食、咬伤、竞争饵料和空间等。在食性相同的情况下,对于饵料和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同又使养殖鱼类具有不同的生产性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食物链越短的鱼生产性能越高。饵料转化效率指将吃下去的饵料转化为鱼体成分的效率。在集约化养殖中饲料是养鱼的主要开支项目,因而饲料转化率的高低是评价鱼类养殖品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3、鱼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力。 养殖的鱼类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越强,则养殖的局限性越小,养殖中的设备和措施越简单,鱼种的成活率越高,养鱼的成本也越低。因此,适应力的大小是养殖鱼类的一个重要品质。养殖鱼类适应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上,如温度;盐度;溶氧量;肥水;寄生虫和致病菌等。 鱼类按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热带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三大类,其中前两类都属于狭温性,后一类则属于广温性。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养殖鱼类极其重要的一个品性。狭温性往往限制着一些很有价值的养殖种类的移殖和推广。 在同样条件下耐低氧的种类就可以允许较高的养殖密度并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两者加在一起就是提供较高的鱼产量。而且养殖耐低氧的种类节约了增氧措施的开支,生产成本也较低。 各种鱼抗病能力常有很大差别。但鱼病又是集约化养鱼的大敌,因此,抗病力强弱一向是评价养殖鱼类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4、苗种的来源。鱼种是养鱼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鱼种没有来源或来源狭窄,不可靠的种类,无论其他性状怎样好也不能作为产业性的养殖对象。苗种来源有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和在养殖中自行繁殖两方面,从规模化生产来看则以自行繁殖为好。取食方式 摄食是水产动物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通过摄食,动物才能够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满足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不同的鱼类具有特有的食性,是与其栖息环境中的基础饵料相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不同动物特有的口器、消化道、肌肉、骨骼、神经和体形等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其运动方式和消化生理特征(如消化酶分泌技能)等是与其食性相适应的,因此水产养殖动物可分为不同的食性类型。 按照所食饵料生物生态类群可分为: 浮游生物性、底栖生物性、游泳生物性、大型藻类性和碎屑型等。 按照鱼类的捕食方式可分为: 滤食性、捕食性、吞食性、啮食性和吸食性等。 按照所食种类的多寡可分为 广食性和狭食性等。 按照鱼类在成鱼阶段食物组成中的主要类型划分: 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 1、植食性(又称草食性) 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动物。以植物食物为主及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肠管较长,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如鲻鱼、棱鱼、草鱼等。根据他们所食植物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1)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滤食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主要为上层鱼类如:太湖鲢、鳙鱼饵料中主要的藻类为微囊藻,占食物中种类的90%以上。 2)底栖藻类食性:多为底栖鱼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如海水中的鲻、遮目鱼等。 3)大型藻类食性:即以大型藻类为食的动物。如皱纹盘鲍,主要摄食海带。 4)草食性: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如草鱼、团头鲂。 在养殖中,植物性食性鱼类对饲料中的蛋白要求相对较低,其肠道通常较长,为体长的2-5倍,甚至15倍。 2、肉食性 肉食性动物是指主要吃肉类的动物。肉食性鱼类处于水生动物的食物链的顶层,肠道短,通常与体长相当。饲料中蛋白含量高,消化碳水化合物能力不强,对能量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 根据其主要摄食食物类型和摄食方式,一般可分为初次性肉食性种类和次级肉食性种类。 1)初级性肉食性种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通常采用滤食、吞食、舔食等较为温和的摄食方式,因此又称为温和性肉食性动物。如淡水中的长吻鮠、青鱼(螺、蚬)、黄颡鱼(虾)、中华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虾、蟹)等。 2)次级肉食性种类:性凶猛、贪食,主要以其他肉食性动物(鱼类、头足类等)为食,因此又称凶猛性肉食性种类。如海洋中的鲨、花鲈、石斑鱼、军曹鱼等,淡水中如乌鳢、鳜鱼、鱤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