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 业 论 文
题目: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补偿
姓名:陈群彪
系部: 机电工程系
班级: 08数控(2)班
学号:指导教师: 刘晓秋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南 昌 校 区
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
机电工程系部 数控 专业 2008 级( 2011 届)2 班 陈群标 学生
题 目: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补偿
专题题目
原始依据:
工作基础: 随着我国数控装备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稳定性强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已经成为机械行业必不可少的现代化装备。数控机床的位置精度是影响其高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数控机床进行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补偿。
研究条件:计算机、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控机床 autoCAD2006软件等
应用环境:数控加工中车床、铣床、加工中心
工作目的:通过对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补偿研究,尽量避免在实际加工中,问题的出现的精度问题。并能提高产品的精度及质量,并对数控加工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的目标。
主要内容和要求:
此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数控位置精度概述
数控机床的位置精度通常是指数控轴的定位精度、重复精度以及反向间隙。定位精度是衡量数控机床性能的重要指标。数控机床位置精度,是表明所测量的机床各运动部件在数控机床的控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 根据实测的位置精度,可以判断出这台机床在以后的自动加工中能达到的最好的加工精度。
2)、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和补偿的方法
1 目前多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对机床检测和处理分析,利用激光干涉测量原理,以激光实时波长为测量基准,有效提高了测试精度及增强了适用范围
2 通过数控系统具备的螺距补偿功能和反向间隙补偿功能对机床的定位精度加以补偿,通常的办法是使用RENISHAW激光干涉仪检测各直线运动轴的位置精度,然后将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值,在坐标纸上绘出双向定位精度曲线。
3)、影响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机床床身安装的水平误差大,影响控制系统回油节流的稳定性,导致工作台出现快速行程达不到要求或不运动,往返速度差大进而影响工作台的定位精度。
4)、如何提高数控机床位置精度
1、反向偏差
在数控机床上,由于各坐标轴进给传动链上驱动部件(如伺服电动机、伺服液压马达和步进电动机等)的反向死区、各机械运动传动副的反向间隙等误差的存在,造成各坐标轴在由正向运动转为反向运动时形成反向偏差,通常也称反向间隙或失动量。
2、定位精度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是指所测量的机床运动部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运动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是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一项重要精度,它与机床的几何精度共同对机床切削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孔隙加工中的孔距误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要指标和具体要求:
①:查阅课题相关文献15篇以上(期刊5篇以上),并注明出处
②:通过网络、实地考察等手段了解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③:深入了解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述评,阐明当前有关的最先成果和动态
④:考虑以较小的格式在网上发布。
日程安排:
①:11月25日-12月20日,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文调研;
②:12月21日-12月25日,撰写选题报告;
③:12月26日-1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
④:1月1日-3月27日,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设计说明或毕业论文,整理并修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⑤: 3月28日-4月4月3日,论文审核;
⑥: 4月,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范超毅,加工中心位置精度及其补偿方法在不同场合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2) ,25—28。
[2]陈吉红、杨克冲,数控机床实验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03—216。
[3] 叔子、杨克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40一150。
[4] 张剑、潘月斗、许镇琳、王天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高精度位置检测研究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04(10),26。
[5] 周汉辉,数控机床精度校准技术[J],计量技术2002,(2),58-65。
[6] 刘焕牢、师汉民、李斌,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高精度测量及补偿技术[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1),18-20。
[7] 王怀明、赵先仲、孙中文、刘新宇,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计算机辅助处理[J],现代制
造工程2002,(9)35-36。
[8] 阳曼、李克天、YANG Man.LI Ke-tian ,新开数控机床位置精度测试与补偿实验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8。
[9] 高士廉,重视对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8)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