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2001年塔利班炸毁了让巴米扬山谷闻名天下的两尊巨型佛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洞穴中发现了近14个世纪前的世界最古老的油画,发现那些绘于公元650年左右的壁画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早使用油性涂料创作的作品。 洞穴中的一些壁画上绘有数千尊 身着朱红色长袍、盘腿而坐的 佛像,头上的发结高贵精致。 其他壁画上有蹲伏的猴子、对视 人像或是巧妙缠绕其他神圣生 物的棕榈叶。画作融合印度和 中国的画风,很可能是沿丝绸 之路跋涉的艺术家的作品。 你知道在都在哪些国家 发现过中国文化的踪迹吗? 玉米面粥 大家知道此类中国的食物曾在那个外国岛屿上出现过 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 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 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 菲律宾、印尼 俄罗斯、蒙古等 。 尤其是日本了, 他们似乎更多的保留了汉朝以前的华夏文化传统。 很多国家发现中国文化的踪迹,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中国的古代造船业发达, 为了显示自己上国的威严, 会时常派使节去他国通商啊或者直接单向的给予,比如西汉时候的张骞, 东汉的班超和甘英,明代的宦官郑和。 中国的文化最远直接到达过非洲, 后来辗转传到了世界各地, 直接引起过西方的文艺复兴。 中国丝绸 丝 绸 之 路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 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 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 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 因而, 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 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 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 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 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 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 杂技也传入中国, 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 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 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 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开拓了从我国甘肃、 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 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鉴 真 大 师 在海南,有一处自然形成的石景,叫“鉴真沐海”此名是专门为纪念鉴真而起的,大家看看,像吗? 高僧鉴真。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 讲授佛学理论, 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 雕塑水平的提高, 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六次东渡航海的艰苦历程, 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 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 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 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 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 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 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 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 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 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 平等贸易, 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 珍珠、珊瑚、香料等。 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 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到一地, 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 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 铜铁器、金银和 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 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 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郑和时代的中国, 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 强大却不称霸, 播仁爱于友邦, 宣昭颁赏, 厚往薄来。 马可·波罗—— 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 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 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 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