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生物膜为镶嵌有蛋白质的双层流动态类脂质分子构成,其上有直径约0.6nm的小孔。按是否耗能,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方式可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类。1.主动转运 耗能并通过生物膜上某些特异载体蛋白的跨膜转运。主要特点是可逆浓度差进行,并在经同一载体转运的药物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在药物转运上,主动转运仅见于极少数本身即为内源性物质或与内源性物质结构极相近的药物。 2. 被动转运 不耗能而仅能顺浓度差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方式。除易化扩散外,无转运上的竞争性抑制。被动转运是体内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1)扩散:指药物穿过生物膜双层类脂质的被动转运。因此,影响因素除膜两侧的浓度差外,主要为药物脂溶性高低。虽然药物的脂溶性已由其化学结构决定了,但由于多数药物均为弱酸、弱碱性物质,在不同PH的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解离。 (2)滤过: 指通过小孔进行的被动转运。由于生物膜上的小孔孔径小,只允许少数分子量小于100的药物如乙醇等以此方式转运。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约8nm的间隙,除少数大分子蛋白药物外,绝大多数自由药物均能自由通过。因此,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滤过为主要的转运方式。(3)易化扩散: 为借助膜上特异的载体蛋白但不耗能的被动转运。在药物转运中极少见。 吸收为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用药不存在吸收。血管外注射给药时,主要以滤过方式进入血液,其吸收速度主要受注射部位毛细血管多少和药物分子大小影响。口服药物大多通过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由于吸收面积、血液供应及停留时间等的巨大差异,包括弱酸性药在内,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制剂的种类和质量、胃肠道功能状态、胃肠血流动力学等。 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这一现象称“首过消除”。因药物代谢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在不同个体的血药浓度可有较大的差异。 分布是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过程。必须指出,药物在体内分布可达到转运平衡,但大多并非均匀分布,而以被动转运方式分布的药物,其靶位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往往是成比例的。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1.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pKa、脂溶性等理化性质;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3.特殊的膜屏障;4.生理性体液pH差异;5.主动转运或特殊亲和力;6.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差异。 1.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称生物转化。2.生物转化不能简单的视做药物活性的灭活。3.有些药物如可待因、环磷酰胺等,必须在体内代谢转化后才有药理活性。4.药物体内过程中生物转化个体差异是最大的。 肝药酶也存在饱和性,药物浓度超过其最大催化能力后,将导致药物消除动力学方式转变。此外,某些药物代谢酶可发生遗传性缺陷,如25%的中国人为参与异烟肼、磺胺等代谢的乙酰化酶缺陷者,该类个体使用这些药物后将出现血药浓度异常升高。此外,多种环境污染物、不同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茶等,亦可导致生物转化能力改变。 排泄是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为肾脏。除肾脏排泄外,部分药物及其在肝内生成的代谢物,可随胆汁经胆道系统排入肠腔,随粪排出体外。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体内过程在使原型药减少上是相同的,故统称为消除。 1.房室是指按药物的转运动力学特征划分的抽象模型,即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便组成一个房室。2.在体内各部位间均有较高巨相近的转运速率的药物属单房室模型。3.某药在不同部位间转运速率存在较大差异的话,则将血液和其他有较高转运速率的部分视做中央室,其余划归周边室,并可进一步分做第一周边室、第二周边室等,此即多室模型。根据房室数,称为二室模型、三室模型等。4.在TDM中,对多室模型药物通常采用在室间分布平衡后取样,以避开分布的影响,同单室模型一样处理。 消除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的规律,可用微分方程表示为:一级消除动力学的n=1零级消除动力学的n=0 (1)消除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的药物固定比值。单位为时间的倒数。k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k值越大,则表明药物消除越快。一个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在不同的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对同一个体而言,若无明显的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生理性、病理性改变,则是恒定的,并且与该药的剂型、用药途径、剂量(只要在一级消除动力学范围内)无关。 (2)半寿期(t1/2):如无特指均指血浆药物消除半寿期,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成语识记+挖空特训+情境默写+写作素材) 统编新教材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docx VIP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教案.pdf
- 《美丽的丝巾ppt课件》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二年级下册_2.ppt
- 《论语十二章》(成语识记+挖空特训+情境默写+写作素材) 统编新教材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docx VIP
- 电动单梁起重机设计计算书.doc
- 2069-3-3101-002 WKB产品判定准则-外发.docx
- 露天矿组织架构、部门职责.pdf VIP
- 《数字化测图》课程标准(高职).docx
- 医疗行业医疗设备采购方案.docx VIP
- 朝阳市第四高中诗词大会十二宫格题.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