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1. 钢瓶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减压阀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3. 微量注射器应如何清洗及保存?
4. 注射器取气体、液体进样时应注意什么?
5. 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化学预处理方法?衍生物制备常用方法有哪些?
6. 比较毛细管色谱中常用的三种进样方式的优缺点。
7. 进样量过大可能发生何故障,为什么?
s. 进样后不出峰有哪些原因?
9. 巳知某气相色谱柱的载气的柱前压为202.650kPa,出口压力为101.325kPa,求压力校正系数和平均压力。
10.用皂膜流量计测得柱出口栽气流速为30m1/min,柱前压为202.650kPa,拄温为127℃,室温为27℃(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5Pa),求压力校正系数和柱温下载气在柱中的平均流速。(j=0.6429;F=25.7ml/min)
第一章 色谱法概论
1.试述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及历史:你认为应分为几个阶段说明更确切地。
2.从色谱法发展历史看,你对科学的发展有何体会?
3.中国色谱法研究开创于什么时间?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展内容是什么?
4.现代色谱法发展水平主要标志是什么?中国当代色谱法科学水平包括哪些方面?又有哪些色谱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
5.色谱分析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地位如何?
6.试述色谱法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法。
7.简述色谱注的种类及其特点。
8.简要叙述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其特点。
9.简述色谱法的主要流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0.综述各种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1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GLC、GS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各类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特点,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l 2.试比较色谱法(GC、HFLC)与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光谱法、电分析化学方法等之间的异同;怎样更加完善和发展色谱分析法?
试列举5例说明色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
例题
例1 X、Y、Z三组分混合物,经色谱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 5min;7min;12min,不滞留组分的洗脱时间为1.5min ,试求:
(1) X对Y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2) Z对y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3) Y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X对Z的容量因子之比是多少?
解 (1) 1.57
(2) 1.90
(3) 3.67
(4) 0.63
例2 采用3m色谱柱对A、B二组分进行分离,此时测得非滞留组分的tM值为0.9min,A组分的保留时间为15.1 min,B组分的保留时间为18.0 min,要使二组分达到基线分离(R=1.5),问最短柱长应选择多少米(设B组分的峰宽为1.1 min)?
解 方法(1):
由巳知条件,得
因为
故L=0.99 即1M
方法(2):
n B=4284
r is=1.20
K’=19
所以 HB=300/4284=0.07cm
L=n (R=1.5) H=1245*0.07=99.8 cm 即1M
例3 A,B二组分的分配系数之比为0.912,要保证二者的分离度达到1.20,柱长应选择多少米?设有效塔板高度为0.95mm。
解 因为KA/ KB=0.912 说明B组分后出峰
故 r is=1/0.912=1.096
又
H eff =0.95mm
所以 L=n eff H eff=3002*0.95=2851.9mm=2.85m
例4 以戊烷作测试组分,测得t R值为5.0 min;死时间为35 S;用皂沫流量计测得柱后载气流量为56m1/min;柱温105℃ 室温24℃,柱前压力表指示读数为1.0 kg./cm2,即101.325 kPa,大气压为101.325kPa;柱内固定液总量为4.5g,固定液密度为0.92g/ml;饱和水蒸气压力为2.93kPa(24℃),求戊烷的分配系数及它的比保留体积。
解 因柱前压力表指示值是柱入口压力与大气压之差,故柱前压力应为101.325×2 kPa。 根据公式 j=0.643
又因
VN=j V’R=0.643×188.76=121.4 ml
K’=V’R/VM=KVL/VM
所以 K=V’R/VL=188.6/(4.5/0.92)=38.61
Vg=T/TC ×VN /WS=273/378×121.4/4.5 =19.48 ml/g
例5 在15% OV—17柱上(柱温105℃)测得甲烷tM值为3.0mm,正壬烷t R值为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