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简帛〈五行〉经说文之歧异.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論簡帛〈五行〉經、說文之歧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陳麗桂 幾年前,個人曾對郭店竹簡〈五行〉與馬王堆帛書〈五行〉經、說觀點的歧 異,有過簡單的提出與述說。1事隔多年,卻不大見到學者有相關的討論,今重 新檢示帛書〈五行〉的經、說歧異處,仍覺有許多須更細加辨析之處。 帛書〈五行〉說文,若依龐樸先生分節,係自第 6 章「聖之思也輕」以下, 亦即郭店簡文的第 15 簡開始,始有解「經」之「說」文,前此 5 章(郭店前 14 簡)皆有「經」無「說」。儘管在龐分第 10 ~19 章間,簡帛本「經文」次序略有 不同,「說」文亦隨「經」而移易;然整體說來,共23 章「說」文之解「經」, 2 由於逐句為解,雖「十分拘謹」,「也沒說出什麼新思想來」 ;但大致尚能順合 「經」文原旨。唯在配合經義的詮釋過程中,仍有部分觀點明顯歧出。今試就第 6~28 章(共 23 章)中「經」、「說」之明顯歧異者而論之,以見「說」文中的孟 子學派觀點。 一、「經」首缺「說」 首先,「說」文前5 章不但對於論「德之行」與「行」、善與德、天道與人道、 憂思以啟德、安樂以成德、重仁、智、聖的論述「經」文無解,即使是第 6 章, 「經」文明說: 3 仁之思也精 ……智之思也長……聖之思也輕…… 「說」文卻只見「聖之思也輕……」的說解,不見對「仁之思也精」、「智之思也 長」之說解。而「仁之思也精」、「智之思也長」、「聖之思也輕」三者是應成組的, 原「說」者竟只解「聖之思」而不解「仁之思」、「智之思」,這是「說」文對「經」 文的第一大歧異。 今實際詳查文物出版社所出之帛書原件圖影,馬王堆、乙兩匣帛書《老子》 及其合卷都是連抄卷,甲匣的 〈五行〉佔第 170-351 行,其中第 170-214 行是 「經」 文,共 45 行;第 215-351 行是「說」文,共 137 行。「經」文末行(第214 行) 與「說」文起行(第 215 行)間,是清楚銜接的,並無殘損。它们和周圍數行, 是保存相當完整的一片。也就是說,「說」文真的是從「經」文的第6 章開始為 「說」,「經」文的「仁之思」、「智之思」與前5 章真的無「說」,並非殘損。 1 參見〈從郭店竹簡〈五行〉檢視帛書〈五行〉說文對經史的依違情況〉,收入《本世紀出土思 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上冊 (新店:輔仁大學哲學系,1999 年 4 月),頁173-198 。 2 參見龐樸〈竹帛〈五行〉篇比較〉,收入《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 司,2000 年 6 月),頁93 。 3 魏啟鵬釋為「清」,說見〈簡〈五行〉校箋〉,收入《簡帛五行箋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 年 7 月),頁13-14 。 1 按理說,「說」文作者即使略過前5 章「經」文不「說」;也應從第6 章的「仁 之思」、「智之思」開始「說」才對,說什麼都不該由「聖之思」開始作「說」。 因為它和「仁之思也精」、「智之思也長」是成套的。對於前5 章重「聖」、「智」 的各「經」文之無「說」,我们或可從第10 章以下各章「說文」偏重仁、義、禮, 解釋為「說」文作者因思想觀點的歧異而刻意無「說」;但對這第6 章仁、義、 聖三思「說」文之三缺二,除了解釋為作者之粗疏之外,就很難再為說了。 龐樸先生說,「『經』文原本說理清楚,自我圓滿,無須多加解說,帛書所 4 見之『說』,是某個時候弟子們奉命綴上去的」 ,是不是弟子「奉命」而為,雖 尚有待考證;然其於「經」文,本非一體,而係後學綴上情況則甚為明白。這不 僅從郭店竹簡〈五行〉之有「經」無「說」可以肯定,實際從「說」文與「經」 文論述思維與重點之歧異,更可以得到印證。 二、五行與氣 第 6 章以前「說」文既缺,難以比對,固無論矣,第 7 章言慎獨,第 8 章言 善與德,第 9 章言金聲玉振,「說」文釋「經」大致無虞;然自第10 章開始,「說」 文對「經」文的詮釋,明顯有了不同轉化。 「說」文第10 章解「經」文「不變不悅」曰:「變也者,勉也,仁氣也」; 釋「不直不迣」曰:「直也者,直其中心也,義氣也」;釋「不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