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17世纪西欧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17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国家处在封建制度崩溃、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状态。17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1642年—1649年进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端,欧洲历史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以弥尔顿为代表的清教徒文学 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次革命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国教代表了保王派的势力。基督教的另一派——清教,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清教徒的反王权、反国教的主张在动员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具有保守性。革命初期虽然经过内战,推翻了王权,处死了国王,建立了共和国,但是资产阶级害怕劳动人民进一步的民主要求,又从国外迎来查理二世做国王。使英国出现了20多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复辟时期。最后,这次革命以大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权而告终。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以弥尔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亦称清教徒文学)。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16世纪60年代形成于英国。主张从国教会中清除繁琐的教仪、教阶制度, 提倡教徒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追求道德上的纯洁与完善。 英国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和约翰·弥尔顿(J.Milton, 1608—1674),代表作品有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和弥尔顿的《失乐园》(1667)等。 《天路历程》以梦幻文艺的和寓言式的形式反映了王政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讽刺了贵族阶级的腐败和贪婪,体现了作者的宗教信仰。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写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魔鬼引诱,偷吃禁果而被上帝赶出乐园的故事。作品用宗教题材,经过诗人的独特处理,表达了对革命失败的悲愤情绪以及对革命再起的企望。在作品中突出地塑造了叛神撒旦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第二节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17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流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创作典范,要求模仿古典文学而得名,又称“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首先出现在法国,随后波及全欧,成为二百年间欧洲文坛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的统一,歌颂贤明的君主。 第二,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第三,崇尚和模仿古代文学。 第四,要求严格的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三、高乃依和拉辛的创作 彼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法国的“悲剧之父”。他的重要悲剧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耶克特》,合称四大悲剧。 《熙德》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罗狄克和施曼娜在个人感情和家庭荣誉上的冲突的描写,歌颂了贤明的君主,宣扬了忠君爱国、崇尚理性的思想。 让·拉辛( Jean Racine, 1639—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悲剧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克》(1667)、《爱斯苔尔》(l691)等。 《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作品揭露了宫廷的腐败,鞭挞了贵族的荒淫无耻;赞扬了安德洛玛克理智清晰,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悲剧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要人物形象 : 安德洛玛克、庇吕斯、爱尔米奥娜、俄瑞斯特斯 四、莫里哀的生平和创作 莫里哀(Moliere ,原名约翰·巴蒂斯特·波克兰l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莫里哀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643—1658),是创作的准备时期。 第二时期(1659—1663),莫里哀创作了一些收功的古典主义喜剧 第三时期(1664—1668),是英里哀喜剧创作的全盛时期 。 第四时期(1668—1673),是莫里哀晚年创作时期。 五、《伪君子》的思想意义 《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1664)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品。它写了一个叫达尔杜弗的外省破落贵族披着宗教的外衣在巴黎行骗的故事。作者揭发了天主教僧侣和上流社会的伪善,也批判了宗教本身。 人物形象 达尔杜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