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x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二)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语 气 词 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三种。 1.句尾语气词 最早论述“也、矣”用法区别的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助字中惟“也”、“矣”两字最习用,而为用各别。也字所以助论断之辞气,矣字惟以助叙说之辞气。故凡句意之为当然者,也字结之;已然者,矣字结之。所谓当然者,决是非、断可否耳。所谓已然者,陈其事、必其效而已。 《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乃已见者,故煞矣字;室之未入,夫子断之,故煞也字。 《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好者道,决其是也,故煞也字。进乎技者,言已造之境也,故煞矣字。;也 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肯定、确认语气。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起义》) ??在叙述句末尾,表示肯定。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 用在祈使句句尾,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用在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矣 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 “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 “矣”字则是动态的,其中包括事物发展过程的时间因素。 “也”的基本作用是表达对事物的判断。 “矣”的基本作用是报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可以是已然,也可以是将然。 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用于描写句尾,仍表陈述语气,报道新情况。 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 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 用在祈使句句尾。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用在疑问句尾。 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是疑问词“几何”表示的,去掉“矣”字,疑问语气并不消失,就是很好的证明。“矣”字的作用是表示动态新情况。孩子是成长之中的,到现在年龄多大了。 “已”用作句尾语气词,同“矣”。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乎 基本用法: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是非问句: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选择问句: 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特指问句: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 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宁”、“况”等字表达。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测度问句末尾。句中常有“其”、“得无”、“无乃”等副词表达推测语气。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用于感叹句尾。 善哉!技盍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乎”并不表感叹语气,此句含有反问之意,故用“乎”) 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 ( “乎”并不表感叹语气,此句含有问苍天之意);与(欤)、邪(耶) 基本用法:用于疑问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乎”。但多数情况下语气不强烈,有猜测探寻意味。 《论语》用“与”不用“邪”,《庄子》用“邪”很少用“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 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岂”、“独”等字表达。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哉 基本用法:用于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 用于反问句尾,仍表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靠疑问代词或“岂”等表达出来。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触龙说赵太后》) 夫 基本用法:用于句尾,表感叹语气,但语气较低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作用,但语气的重点一般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乎”、“哉”连用(“哉”放在“乎”后)。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 “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 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