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铝塑管和PPR管性能的比较,从中可以获取很多PPR管的性能特点。 铝塑管和PPR管性能的比较 1 1.1 连接方式:PPR管安装主要采用热熔管件,熔接时间和压力不好掌握,工艺随机性较大,在热熔推接过程中易产生堆料从而减小通径,并使熔接处成为不规则的缺陷区,产生应力集中,影响PPR管道系统的长期性能;对于PPR管的电熔连接,由于电熔丝主要采用促进PPR降解的铜,会加速PPR的老化。 1.2 耐快速应力开裂能力:裂纹在缺陷或材质不均匀处开裂并在一定条件下失稳发展,则有发生快速开裂的危险。管道的快速开裂是指管道偶然发生开裂时,裂纹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迅速增长,瞬间造成几十米甚至上千米管道破坏的大事故。由于PPR本身的微观结构决定了PPR耐快速开裂能力差,因此,PPR管在欧洲被禁止用于燃气供应。而铝塑管使用的聚乙烯的快速裂纹传递有近20年的研究,且PAP的五层结构(聚乙烯/粘结剂/铝/粘结剂/聚乙烯),将聚乙烯和铝连接成一个整体,不存在快速开裂的危险。 1.3 长期卫生性能:PPR管作为全塑管,不能阻隔氧气,氧气渗入与水接触的内管壁,易导致微生物和藻类植物的滋生,PPR管并加入了大量抗氧剂以防止聚丙烯降解(聚丙烯本身比聚乙烯容易降解),抗氧剂萃取进入管道滞留的水中,易造成水质污染;而铝塑复合管的中间铝层对氧气有阻隔作用,不易导致微生物和藻类植物的滋生,一般只须在外层塑料加入抗氧剂,内层塑料则无或很少量抗氧剂,减小了水质污染。 1.4 热膨胀系数:PPR管线膨胀系数较大,约为0.15mm/m·℃,意即受外部温度(如冬夏季)或内部水温(冷、热水)变化时,有较大的变形量,由于PPR管为刚性直管,本身不能消化变形量,故易造成管路系统弯曲变形甚至漏水,而铝塑管因其与铝复合成整体,其线膨胀系数同铝相当,约0.025mm/m·℃,为PPR管的1/6,故受温度变化时,变形量较小,且铝塑管为柔性盘管,管道本身可以消化一定的变形量,不会造成管路系统的热胀变形。 1.5 耐高低温性:PPR管耐低温差。PPR有冷脆性(脆点为-20℃),在冬季(5℃以下)施工时即需特别小心。铝塑管无冷脆性(脆点为-70℃),在-20℃以下亦可轻松安装。PPR管耐热性低于铝塑管。PPR的长期使用温度70℃(50年,1MPa),最高使用温度95℃;铝塑管长期使用温度95℃(50年,1MPa),最高使用温度110℃。 1.6 耐老化性:PPR管耐老化性差,PPR分子链结构-(-CH2—CH-)n-中含大量 不稳定的叔碳原子,比PE更易受CH3、光、氧、杂质(如铜、铁离子)的作用 而老化。因此,PPR产品说明书中一般规定露天堆放时间不得超过半年。而铝塑复合管所用PE塑料,分子链结构-(-CH2—CH2-)n-,是塑料中结构较为稳定的,且由于铝塑管中间铝层将内外层隔离,外层塑料允许加入足以抵抗光、氧老化的稳定剂而不影响接触水的内层卫生性。 1.7 PPR管许用应力低(PPB更低),要达到同铝塑复合管相同的工作压力则需较厚的管壁,有效流通面积更小;而铝塑管由于中间铝层的增强作用,其许用应力比PPR管大很多,同样壁厚,铝塑管的许用应力约是PPR管的两倍。 1.8 PPR管通常不能弯曲,耗费接头,成为造成PPR管在欧洲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而铝塑复合管的独特之处正是可弯曲不反弹。 (2) 铝塑管与PPR管应用领域与应用前景 PPR管性能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应用领域的局限性,PPR管在欧洲禁止用于燃气供应,而铝塑管不但通过了德国DVGW与荷兰GASTEC的认证,其仅在意大利作为燃气管也已有10年的应用史。 由于PPR管通常不能弯曲,且每段长度有限(通常为4或6米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