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3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Mar.2010
OF Science
第12卷/第3期/ JOURNALHEBEI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Edition/ V01.12No.3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靖 桥1,盖海红2,王靖敏3
(1.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河北石家庄050018;2.石家庄信gT程职业学院科研处.河北石家庄050035;
3.燕山大学体育教研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牵动着每一个燕赵儿女,而井陉拉花、常山战鼓、沧州落予
戏、耿村故事等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淡出青年人的视野,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机。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需要新的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
发挥积极作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应建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上,通过非遣项目与高校课程体系的融合,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为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J82;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12010)03—0126一03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的深入开 化遗产的历史使命,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这 融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使其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其中,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大学.让高校 在培育英才的同时,完成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成为传 的任务。但也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合校
承与保护非遗的一条有效途径。我省一批具有影响 园传承,因此,校园传承选择的多是一些推广性较
力的非遗项目,陆续走进了高校殿堂。2005年9
强、有一定趣味性、在当地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
月,我省高校第一所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北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高校
范大学成立;2007年5月18日在河北大学工商学
课程融合的现状
院科技广场举办了“河北2007年‘文化遗产日’系列
活动”——河北皮影进校园活动;2008年6月14河北省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虽然取得了可喜
日,在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El这一天,非物质文化遗 的成绩,但由于普遍受到经费、师资、教材、场地等因
产进校园暨河北省首届民俗文化节,在河北科技大 素的制约,整体上工作步伐缓慢。根据对河北十所
学校园举行,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目前,河北 高校大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保
的一些高校已成功引进了井陉拉花、常山战鼓、晋州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有余、实践不足”。对一些
官伞、昌黎地秧歌、二贵摔跤等二十余种河北民间艺 非遗项目,例如昌黎大秧歌、永年太极拳、井陉拉花
术表演形式,并成为大学的特色项目…。 等我省非遗项目约六成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熟
这些项目进入高校,不但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 悉。即使在非遗项目开展较好的高校,被调查学生
保护,而且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了大学生 的40%表示对这些项目不感兴趣或敬而远之。因
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们 此,在高校进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