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调查报告.doc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调查报告 2010秋物流专科刘珍 负债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起到利息抵税、财务杠杆、降低资金成本等作用,也可能由于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外部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盲目过度的进行负债融资,导致负债融资的不合理,一旦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就会陷入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危险处境。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取决于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对我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企业正确处理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负债融资的研究现状 融资理论和投资理论是财务理论中的两大内容,两者实质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于投融资方面费歇尔提出分离理论,即在一个完美和完全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个人偏好不相关。 (一)负责融资理论 一些西方著名学者如Jensen、Meckling、Ross、Hart等一直注重对负债融资的研究,他们认为负债融资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业绩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能激励和约束经营者,降低代理成本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学者对企业融资问题包括负债融资运作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忻文(1997)提出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比重过高,认为降低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林毅夫认为缺乏“自生能力”是国有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谢德仁(1999)提出了“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从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几方面分析了问题的症结。 张宗新(2003)对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宋雷(2007)分析了企业负债融资,冯萍(2006)、崔伟、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7%ab%a5%e9%9d%92 童青、陈方平、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9%83%ad%e7%a7%80%e6%b8%85 郭秀清(2007)、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6%9e%97%e5%85%8b%e6%98%8e 林克明(2008)、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9%99%88%e7%87%95 陈燕(2009)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 (二)负责融资对资本结构与税收的相关性分析 Morling和Tease(1995) Mills K., S. Morling and W. Teas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Factors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The Austrian Economic Review, 1995, 2, P50-64.认为在大公司中总负债和企业的投资规模呈反比例关系。Lang, L., E Ofek和Stu1Z(1996) Lang L., E. Ofek and R.M. Stulz, Leverage, 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 1, P3-29. Mills K., S. Morling and W. Teas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Factors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The Austrian Economic Review, 1995, 2, P50-64. Lang L., E. Ofek and R.M. Stulz, Leverage, 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 1, P3-29. Kovenock D. and GM. Phillips, increased Debt and Product-market Rivalry: How Do We Reconcile Theory and Evidence, 1995, 185, P403-408. Fama, E. F., Market Efficiency, Long-term Returns and Behavioral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49,P 283-306. 张红军(2000) 张红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经济科学,2000(4):34-44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过程中发现,上市公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