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二)教案编写 .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公权神策军碑;王羲之草书;怀素草书 苦笋帖;孙过庭 书谱;张旭 古诗四贴;5、行书 关于行书的源流,有不同的说法。实际上,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艺术。 就行书而言,应当首推东晋的“书圣”王羲之。他精通各种书体,尤其擅长正楷和行书。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在行书方面,宋代的苏、黄、米、蔡也很有名。人称行书四大家“宋四家”。苏是苏轼,其代表作是《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还有《祭黄几道文》等。黄庭坚的代表作是《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祀诗》。米芾的代表作是《多景楼诗帖》、《芜湖县学记》等。蔡襄的行书特点是“无一笔无来处。” ;苏轼祭黄几道文; 黄 庭 坚 松 风 阁 诗;黄庭坚松风阁诗;米 芾 多 景 楼 诗 帖;米 芾 多 景 楼 诗帖;元代的书法大家是赵孟?頫 ?,是画家,又是书法家,他的正楷、行书、隶书、小篆无不精通。有《六体千字文》、《四体千字文》、《真草千字文》等。 ?;清代乾隆十分喜爱书法,他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 (王羲之侄子) ?的《伯远贴》三部希世珍品,收藏于养心殿一小室内,名之为“三希堂”,乾隆十二年,又选书法精品与这三部汇总成一部丛帖,通称《三希堂法帖》 ;王献之中秋帖;四、绘画 中国绘画,就其审美原则、情趣、风格、技法等等而言,具有完整而独特的体系。 (一)中国绘画的历史沿革。 1、原始彩陶和青铜纹饰,可以看作是中国绘画的起源。他们确定了中国绘画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类绘画的初创期。注重人或物的整体形象在画中的位置。 3、魏晋绘画,是中国绘画的形成期。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宫廷绘画、佛教绘画和文人绘画几个方面。 顾恺之 《洛神赋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4、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吴道子 ;吴 道 子 为 唐 玄 宗 画 《钟馗捉鬼》;吴道子线描人物;5、五代、西蜀、南唐都设有画院,为我国正式设立画院之始。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绘画水平的高峰。李成的山水画、范宽的大山画,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法常 ;赵佶的花鸟画;张 择 端 的《清 明 上 河 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 唐 乳 牛 图;刘松年行旅图;马 远 《对 月 图》;6、元代文人画发达。普遍出现了诗、书、画、印四者巧妙结合的作品。使中国绘画艺术更富有文学气息,也更富有民族特色。赵孟?頫 黄公望、王蒙、吴镇、钱选 ;王蒙秋山草堂图;吴镇; 7、明代市民兴起,民间绘画较盛行,版画得到发展,出现了浙派、江夏派、吴门派等不同流派。人物画家有仇英、陈洪绶、徐渭;徐渭菊竹; 8、清代的民间年画开始大行其道。宫廷绘画也远比明代繁荣,这时候的山水、花鸟更为精美。弘仁的《黄山真景册》 石涛的云、郑板桥的竹 ;弘仁黄山鸣琴;石涛云到江南;郑 板 桥 兰 竹;郑 板 桥 竹 图;(二)中国古代画大致可分为五类。 1、宫廷绘画:是指出现在宫廷墙壁上的壁画和挂在宫廷上的图画。就题材而言,有的是绘制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画,反映宫廷生活的画。 阎立本 《秦王府十八学士驾真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 图》、《太宗步辇图》《萧翼赚兰亭图》 。 ;《太宗步辇图;萧翼赚兰亭图; 2、文人绘画 文人绘画的要旨是抒情达意,其最高顶峰是 水墨画; 3、宗教绘画 宗教绘画出现于寺庙和石窟之壁,多为彩色壁画,宗教绘画的精华是壁画 。;卜千秋墓壁画;壁 画; 4、市民绘画 主要指的是小说戏曲读本中的 插图 。 ; 5、民间绘画 民间绘画表现平民百姓的愿望,在题材上主要反映民间习俗,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指年画。 ; 三)中国绘画中共同的美学原则 : 第一,散点透视。就是不受一个固定观察点的局限,表现作者想表现的任何东西。 《清明上河图》 第二,以大观小,以小见大。即“神仪在心。”要求画家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以大观小,一目了然。然后把心中的构图在图画的精神仪态上表现出来。吴道子 第三,遗貌取神,就是说绘画不仅着重形似,更着重神似,而且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苏东坡的“论画”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宋代仕女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