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3 元以上。
二、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机械化规格化旱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也是海城水稻生产中推广机械化较晚的一个环节,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和适应地区要求,推出了实施水稻规格化旱育苗与机插秧技术。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实践表明,该技术本身有着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它的推广应用,对改变我区水稻种植环节和机械化发展的落后局面,突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稳定水稻生产规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一项配套技术。规格化旱育苗是有效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必要保证条件,目的是要培育出适 合机械化插秧的标准化、规格化壮秧、盘根带土厚度1.5—2厘米。 规格化育秧有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两种方式,育秧日期按生长期和插秧进度要求安排在4月中旬进行。软盘育秧是利用规格化育秧软盘育秧的方法,首先将软盘育秧框架整齐摆放在做好的床面上,再将折好的软盘放入框架内,装好混拌好床土调制剂的营养土,浇足底水,待床面无水后,将经过浸种、消毒、脱芒、催芽处理的种子按播量使用苗床播种机均匀播撒到软盘中,使用机械播种可以有效的保证播种均匀度达30%以上,是成秧后秧苗密度和均匀度良好的充分保证,是机械播种达到农艺要求的基础。双膜育秧的种子准备、床土、营养土的准备、作床要求和苗期管理与软盘育秧基本一致,只是以地膜作为秧块隔离层,操作时在整平的床土表面,铺上一层预先均匀打好透气孔的地膜,再完成与软盘育秧相同的后续工序,秧苗经过科学的苗期管理,35天后即培育成适合机械插秧要求的壮秧,可适时插秧移栽了。实践证明,育秧不规范直接影响机械插秧,因此对育秧方面再强调几点。
秧田要高地靠水、土壤疏松,既要保证平整渗透,又要利于能湿能干。
苗床平整压实,防止局部塌陷。
营养土搅拌均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