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内 血吸虫卵在人体沉积部位 虫卵去向: 69%沉积在结肠壁 23%回流到肝脏 7.7%随粪便排出 0.7%到其他组织 血吸虫卵在人体沉积部位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下静脉,为什么可以从粪便中检查出虫卵 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血吸虫胞蚴 尾蚴性皮炎 肝脏中的虫卵结节 结肠肠壁中的虫卵结节 肝脏中的虫卵肉芽肿 结肠壁中的虫卵肉芽肿 晚期血吸虫病人肝脾肿大 虫体外形似线虫; 具有口、腹吸盘; 雌雄异体,生活虫体呈合抱状态。 雄虫长1~2cm,雌虫体长2~2.5cm。 1.成虫(adult ) 活体 活体 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染色) 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电镜) 日本血吸虫雄性虫体内部结构 日本血吸虫雄性虫体(染色图) 日本血吸虫雄性虫体前端(染色图) 日本血吸虫雌性虫体内部结构 日本血吸虫雌性虫体(染色图) 2.毛蚴(miracidium)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99×35μ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动器官。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腺,均开口于顶突 日本血吸虫毛蚴(染色图) 3.尾蚴(cercaria) 活体 日本血吸虫尾蚴(染色) 4.虫卵(egg) 平均89×67μm ; 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日本血吸虫卵(高倍镜) 卵壳表面呈网状,可见囊样微孔,贯通内外,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经微孔释出卵外。 日本血吸虫卵(电镜图) 成虫 虫卵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 蚴 尾蚴 经皮 (疫水) 水 (水) (门脉-肠系膜V系统) (人、牛、马、羊、兔等草食动物) (粪) (钉螺) 皮肤→童虫→小静脉或淋巴管 →右心 →肺 →肺泡小血管 →左心 →体循环 →肠系膜上下动脉→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 →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 (钉螺) 活体 15~94 24天 4.5年 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雌虫产出的虫卵沉积于肝脏及结肠壁,部分虫卵可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无囊蚴期,尾蚴是感染阶段; 经皮肤感染; 保虫宿主(牛、马、羊、兔等动物); 中间宿主(钉螺)。 Summary of life cycle 致病虫期 尾蚴、童虫、成虫、虫卵都有致病作用 主要致病虫期: 虫卵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1.尾蚴性皮炎 童虫移行 一过性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出血、炎症,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食欲减退等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童虫致病 3.成虫致病 可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但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诱发Ⅲ型变态反应(肾小球肾炎) 4.虫卵致病 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虫卵肉芽肿形成和纤维化机制 Soluble eggs antigen 结论: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制是T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血吸虫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三期。 急性期 潜伏期1~2月,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脓血便,粪检查到大量血吸虫卵,持续1-3月。 慢性期 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肝脾肿大等。多次粪检可查到虫卵。 临床表现 晚期 指出现肝脏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患者。 ① 巨脾型; ② 腹水型; ③ 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腹壁、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 ④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可致侏儒症。 临床表现 1.病原学检查 粪检查虫卵: (1)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或重度病人。 (2)水洗沉淀法。 (3)毛蚴孵化法。 直肠粘膜活检: 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 查获虫卵。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ID):阳性率90%左右,筛选可疑病人。 (2).检测抗体: 环卵沉淀试验(circumoral precipitin test COP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 快速试纸法(dipstick assay) (3).检测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或双抗体夹心ELISA. 1.流行概况 流行于亚洲,主要国家: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国内流行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13个省市。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病牛和其它感染血吸虫的动物; (2)传播途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 (3)与“疫水”接触。 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定期对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