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角螺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水产养殖 管角螺的研究概述 摘要:管角螺是我国浅海大型经济螺类,具养殖开发前景。本文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界对管角螺的研究概括成文,包括管角螺的生物学特征,繁殖习性,经济价值三方面,并对管角螺以后的发展方向作简要介绍,为该物种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角螺;生物学特征;繁殖;胚胎发育;经济价值;展望 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隶属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盔螺科(Galeodidae),角螺属(Hemifusus),在一些地区俗称角螺、响螺,是浅海较大型经济肉食性贝类。其肉肥大鲜美,营养丰富,在肌肉中糖蛋白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傅余强等,2000)。近几年,由于资源量日趋减少,而人们对管角螺的需求增大,进一步开展管角螺的研究势在必行。 1、生物学特征 1.1 分布、栖息 管角螺生活在潮下带水深10~70m泥沙质海底,主要分布我国东南沿海,为暖水性种类。管角螺的生活方式为底栖型,有潜沙习性。 1.2 形态特征 管角螺一般成体壳高10~22cm,壳宽7~15cm,重约150~300g。壳质坚厚,壳表有被有黄褐色或淡棕色细密而短的茸毛壳皮。螺体一般有7~8个体螺层,螺魇厚而实,具有较强的闭合能力,可保存水分时间较长,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 1.3生长及食性 管角螺的生长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温度,底质,盐度等,经试验(陆珠润等,2009)管角螺较适孵化温度为23℃,初孵稚螺无底质培养比泥底质培养好,幼螺沙底质培养优于无底质。同时,又有试验表明(潘英等,2008),幼螺在泥沙质和无底质条件下生长率较高,底质条件对管角螺个体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是无底质条件下,幼螺常攀爬于池壁上,容易长时间干露而死,因此在人工养殖池内,以泥沙质池为好。管角螺的耐受性试验表明(潘英等,2008),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范围为6~32℃,适应盐度为13.0~19.0,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好的耐干露能力。管角螺快速生长期在水温为20~28℃的五月到八月,水温降到20℃以下时,幼螺生长速度明显降慢,在13℃以下,幼螺基本不进食,随着个体增长,生长速度减慢(林志华等,1998)。同时管角螺的夜间代谢强于白日(罗杰等,2008)。管角螺一年个体可达7~9cm,二年可达11~13cm,而同属的细角螺的生长速度相对应分别为9cm和14cm(许章程等,2006)。 管角螺幼螺以双壳类为主,对贝类、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潘英等,2008),成螺为肉食性贝类,肝胰脏腺发达,食双壳类,尤其是薄壳无足丝种类,如缢蛏、蓝蛤,管角螺食性凶猛,以发达足丝缠绕食物随后送入口中进食。在实际养殖情况下,对一般的后期幼体,一般用藤壶,牡蛎,鱼糜喂食(张正道,2001)。在实验条件下,鲜活饵料组生长速度远高于配合饲料组(陆珠润等,2009)。刚出膜的稚螺有摄食底栖硅藻的习性,也可以吃碎蛏子肉或者剪碎的鱼肉,尚未有较合适的人工饲料,当饵料不足时自相残食严重(潘英等,2008),这是在育苗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对管角螺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管角螺在繁殖季节、交配产卵期间,摄食率明显下降,不喜摄食。 2、繁殖习性 2.1 繁殖条件与交配产卵 在浙江海域,每年4月中旬,水温达到 20 ℃,管角螺开始进入繁殖期,到6月份水温上升达到26~ 27 ℃,产卵结束。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每年一个繁殖期,为4-5月,水温在24~28℃,到29℃即停止繁殖(潘英等,2008)。在厦门海域,与管角螺同属的细角螺繁殖情况类似,5月中旬,24~26℃开始繁殖到6月中,26~28℃结束(许章程等,2006)。 管角螺为雌雄异体,在其体内并未发现性染色体(曹伏君等,2008),仅通过外壳难以分辨,但在繁殖季节可根据软体部交接器形态、腹足口等特征加以区分,自然条件下的群体,雌性的个体远远多于雄性,约为10:1(林志华等,1998),而同属的细角螺,自然条件下雌雄比约为一半(许章程等,2006)。管角螺交配时,雄螺与雌螺壳口成45°相对,阴茎伸入交接囊完成受精。受精卵与卵子一起被输卵管分泌的胶状物质包被形成卵囊雏形,经腹足口定型聚集后排放到阴暗处,并附着于基质上。交配时间持续较长,达数小时至几十小时,大多数个体在夜间或者黎明产卵。不同雌螺常集中产卵,形成卵囊群。一般单个雌螺平均产20.4个卵囊(潘英等,2008),但是其受精率非常低,一个卵囊内受精卵与卵子比在1/15~1/10左右。产完卵的亲螺摄食欲望强,需要多投饵料。 2.2 胚胎发育 管角螺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都在卵囊内进行,属直接发生型。潘英在2008年发现,在水温24~28℃时,受精卵经过30d发育成稚螺,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