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实用刺法灸法学.ppt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 惊风:眉间、囟会、手心 痄腮:角孙、最高点 带状疱疹:最高点(蛇头) 最低点(蛇尾) * * * * * * 壹 贰 叁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二、灸用的材料 三、灸治的作用 1、温经散寒 《素问 调经论》血气者,喜温 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2、扶阳固脱 温补助阳 3、消肿散结 取其温通的作用 4、防病保健 关元 气海 命门 足三里 * * 瘢痕灸 无瘢痕灸 直接灸 间接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艾炷灸 艾卷灸 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常用灸法 艾灸 其他灸法 灯草灸、天灸 实按灸 回旋灸 * * 四、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壮 壮人之数《梦溪笔谈》 壮丁之力《东医宝鉴》 灼之语转《说文》 (一)艾炷灸 ●艾炷 大、中、小 制作 * * 1、直接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操 作 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至轻微 灼痛-更换至3~7壮,皮肤轻度红晕。 适应证 慢性虚寒性疾病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 * 瘢痕灸(化脓灸) 《针灸甲乙经》——发疮灸 操 作 舒畅体位-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 至尽--除灰烬-反复7~9壮。一周左右逐 渐出现化脓,5-6周后灸疮结痂脱落, 局部留瘢痕。 适应证 顽固性疾病 (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等)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 * 2.间接灸《肘后备急方》 隔姜灸 (录像) 操 作 定穴-生姜片(0.2~0.5cm *2-3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姜片) 适应证 风寒湿痹、一切寒性疾病(消化、生殖)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 * 隔蒜灸 操 作 定穴-独头蒜(0.2~0.5cm 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大蒜) 适应证 未溃疮疡、腹中积块 ●长蛇灸 大蒜500g 大椎-腰俞 0.5*6cm,大椎、 腰俞穴(骶管裂空处)上置中炷,直至口 中蒜味。治疗虚劳顽痹。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 * 操 作 食盐填于脐部-上至生姜薄片—— 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 5~10壮 隔盐灸(神阙灸)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适应证 急性寒性胃肠疾病、中风脱证、 关节炎、癃闭 * * 隔附子饼灸 操 作 定穴-附子片、饼(0.5cm~1cm 穿 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 反复5~10壮 适应证 命门火衰之男妇科疾病 疮疡久溃不收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 * (二)艾卷灸 明初朱权《寿域神方》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艾条 清艾 药艾 1.悬灸 温和灸 相对固定 2~3cm 10~15mi 雀啄灸 上下移动 如啄食 回旋灸 距离相对固定 左右或旋转 * * 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操 作 置布或纸(数层) 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卷按压 使热力透达深部,反复数次。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卷灸 2.实按灸 * * (三)温针灸 注意 艾条的长度/防止烫伤 (四)温灸器灸 (五)其他灸法 1、灯火灸 2、天灸(毛莨、斑蟊、旱莲草、 蒜泥、白芥子)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 * ●三伏: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 立秋后第一庚日 处 方:白芥子 细辛 元胡 甘遂 生姜汁等 操 作:制成约1.2*1.2 *0.5 cm饼状 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2~5小时 禁 忌:同化脓灸 三伏灸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 * * * 壹 贰 肆 叁 (一)顺序 先后顺序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壮数先少后多 灸量顺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