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东郊旧工业区空间形态改造分析_以东郊记忆为例.docVIP

成都市东郊旧工业区空间形态改造分析_以东郊记忆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成都市东郊记忆空间形态分析 毛 颖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借鉴城市设计的3种分析模式—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记录观察和归纳推导的方式,介绍了成都东郊旧工业区的转型特例——东郊记忆。从分析工业建筑特点、外部空间形态、人的行为活动来研究工业建筑空间的特点。以此探讨出其他城市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空间形态;旧工业区;工业建筑;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Eastern Suburb memory MAO Ying (Sichuan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department, Chengdu 61006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gure-ground theory,linkage theory and plac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in the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date collection, investigation record and inductive inference, this thesis takes Eastern Suburb Memory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its backgrounds before transformation,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master plan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discuss the human behavior patterns under specific environment. The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s try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old industrial park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patial configuration; Old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buildings; Behavior pattern 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本文创新点 成都东郊工业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重要的国家电子工业、国防工业集中地,创造了成都工业的辉煌。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东郊工业区成为了城市的诟病,出现诸如加大污染、改变微气候、影响居住环境、破坏城市整体形象等等的问题。因此成都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做出了“东调”的重大决策:搬迁处一大批工业企业,腾出大批工业土地,在5年至10年内,通过企业搬出后土地的重新规划和建设,推动东郊旧城区的整体改造,提升东郊城市形象。而东郊记忆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它成为极具后现代性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 东郊记忆简介 1.1历史沿革 成都东郊记忆建成于2009年,其前身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1950年代前苏联援建项目之一,延续到1990年代初仍在扩建(图1-1)。该厂主要生产示波器和显像管,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现象管。2012年11月1日,“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是国内首家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区和以音乐为主题的体验公园,由原本的“二园”——音乐产业集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上升到“一基地,多名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基地”即音乐产业基地;“多名片”即在音乐名片之外,园区要力争成为融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多元文化艺术的复合文化平台。 图1-1 原红光电子管厂鸟瞰 1.2 东郊记忆的区位 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以东,建设路以南,沙板桥路以北,崔家店北一路以西的区域。项目总占地856亩(一期218亩,二期162亩,三期476亩),目前一期改建工作已经完成。依附于猛追湾—建设路商圈。 图1-2 东郊记忆区位图 2 东郊记忆的建筑改造 从图3-1看出,改造后,演艺中心是园区内跨度最大,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成为东郊记忆中最为突出的功能建筑实体。其南面临街的侧界面采用了建筑界面前进后退的效果,丰富了建筑形态,有一种视觉连续的效果和秩序感。与之相邻的成都舞台则是整个园区肌理中最大的建筑围合形态,成为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