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黄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产大黄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谢宗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 要 国产大黄属植物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秦岭、大巴山脉和云贵高 原一线以西,以青藏高原东缘为分布中心。在高原东缘的分布中心和高原以西的 广大地区,大黄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纬向过渡性;在我国北方,其经向过渡性 比较明显。国产大黄属植物的垂直分布幅度达 4 700m ,显示出该属极强的生态适 应性。但具体到不同的大黄种类,其垂直分布分化明显,体现在有些种类茎生叶 退化、基生叶叶表多疣并被毛,以减少高温灼伤和水分蒸腾,因而可生长于海拔 700m 的戈壁滩;有些种类植株矮化、叶基生且革质或苞片反折下垂以抵御冻害, 因而可分布至海拔 5 400m 的雪线附近。 关键词 大黄 生态地理分布 地带性植被 生境 分布区是任一植物分类或植物群落在地表(或水域)出现的全部具体分布地点(应俊生, 1996)。分布区不仅是地理现象,同时也是历史现象,而且还反映某分类群或植物群落与一定 的历史和现今的生存条件的关系,所以分布区与生态学和地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天 然药用植物而言,分布区与其药用价值有直接联系。同一种药用植物,某些分布点(分布地) 的药材质量优于其他地区,长期以来,人们给予了“地道药材”的概念,并见于历代名家本 草文献中。最早的论述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在所收载的365 种药物中,从药名上即朴素 地反映出有关概念,如巴豆、马戟天、蜀椒、蜀枣等。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有关 地道药材的概念更加清晰,认为“华阴细辛,弃之如芥”、“自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 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唐本草》的论述更加精辟:“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 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到清代,众多医家发现药效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是 地道问题,《药性变通论》指出:“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 力全。以后移种他方,则地气移而气薄也。” 大黄作为著名药材,自古以来用作“破淤活血,攻下泻热”的主药,认为有“推陈攻新 之力,夺关斩将之能”,并与人参、熟地、附子一起被誉为临床中药的“四大金刚”,力峻功 奇(殷卫和郑俊华,1993)。然而,大黄资源日渐减少,正品大黄的供应早已不敷临床、制药 和国际贸易的需求。长期以来,国内多以统货大黄供应于市,一些非正品或非地道大黄不时 在统货中出现。所以,有必要开发更多的大黄资源,其中包括科学地引种正品大黄、正确地 认识和使用所谓次品大黄,这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高晓山和陈馥馨,1988)。但有关大黄资 *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951-A1-202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共同资助。 国产大黄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231 源的研究很少,甚至对它们的分布状况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国产大黄属 8 个组 40 余种植物 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试图为大黄资源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各种大黄的水平分布地点、垂直分布范围、生境特点,通过查阅下列单位的标本馆(室) 的采集记录并结合文献资料(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93;王文采,1993;山西植物志编委 会,1992;吴家坤等 1992;新疆植物志编委会、1992;周以良,1992;马毓泉,1990;安徽 植物志协作组,1987;贺士元,1986;马德滋和刘惠兰,1986;刘瑛心,1985;吴征镒,1984, 1983;贵州植物志编委会,1982;湖北省植物研究所,1976;高作经和诚静容,1975)获得。 它们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成都生物所、西北高原生物所、兰州沙漠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北京医科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 西藏高原生物所,西藏药检所,青海药检所。 在了解各种大黄水平分布点的基础上,采用轮廓法(应俊生,1996)研究大黄属的分布 规律;垂直分布特点是以各种大黄的垂直分布范围为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 .1 国产大黄属植物的水平分布特点 国产大黄属植物分布于我国地势中自西向东的一、二级阶梯,向东不超过大兴安岭、太 行山脉、秦岭、大巴山脉和云贵高原一线。在分布区类型中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