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田园居《观书有感》练习及答案.docxVIP

《诉衷情》《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田园居《观书有感》练习及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7 初二上《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归园田居》《观书有感 》练习及答案 观书有感 其二【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词语解释 ①艨艟:古代战船,这里指大船 ②向来:从前,往昔③中流:河流的中心④枉:白白地,徒然 二.内容理解 1.表现书读到一定程度,终于提高认识,内心感到轻松愉悦的诗句是: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这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品读这首诗后回答:它是借助_行船(或泛舟)形象,让读者去体会与_学习(或读书) 有关的道理。 3.“艨艟巨舰一毛轻”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其作用是: 形象地表现了春水(读书)的力量(将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形象)。 4.诗中说当春水猛涨时,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_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要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 ,驾驭自如。_。 5.这首诗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请结合其他哲理诗具体说明。 __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了哲理的趣味。 三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作者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形象,来谈“观书”的体会。 B.前两句诗人以水涨舰轻为例,目的是要揭示一种哲理。 C.后两句提示人们要认识读书的重大意义。 D.“艨艟巨舰”借喻书中难题,从而紧扣《观书有感》的题意。 四、拓展题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首诗的一二句动与静巧妙相融,“鉴”字写出“半亩方塘”的澄澈明净,“徘徊”写出天光云影的闪耀浮动,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跃然纸上。 B第一首诗的三四句颇蕴“理趣”——是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送来“活水”,才使“方塘”变得清澈如镜,才有了倒映天光云影的美丽。 C.第二首诗写一夜春水暴涨之后,原来因江水枯竭而行进艰难的“艨艟巨舰”就轻如羽毛,在江面上行驶自如了 D.两首诗都寓含哲理,前一首强调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的心智才能永远充盈澄澈;后一首强调读书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不白费力气。 2.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好处: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解释词语: ①南山:指庐山 ②荒秽: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③荷:扛着 二. 按要求默写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归园田居》中能体现诗人要按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诗入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诗中交代劳作时间,写出归耕美境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内容理解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田园 生活的热爱之情。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种辛苦而美好的田园 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3.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