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篇一:历史总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 2019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 世界现代史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世界现代史(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考纲要求] 识记: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了解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知道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苏联解体。 [考点导学] 一、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九下P2-5)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2、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九下P7—10) (一)列宁时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1921年 ①实施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918年开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作用(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④评价: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斯大林时期 1、成就: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形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②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 ③主要表现:经济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观念建设。 ④评价:(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存在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⑤启示:要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迎合自己特点的政策方针。 三、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②时间: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③主要内容: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④结果和影响:(失败)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目的:针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局面。 ②内容: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3、苏联解体 ①原因:(1)历史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英语辅导班招生简章模板.pdf VIP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固化剂msds.pdf VIP
-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VIP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共3套,可直接打印).docx VIP
- 幼儿园保教综合楼招标控制价的编制.docx VIP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docx VIP
- 医院标识标牌采购投标方案.docx
- 2025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docx
- 专题233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举一反三讲义)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原卷版).docx
- 对跨越架设施及施工的基本要求.doc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