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范成大论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仲淹與范成大论文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和十二世纪晚期,在我国历史长河的灿烂星空中闪耀着两颗巨星——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的范仲淹(989~1052)和南宋孝宗年间的范成大(1126~1193)。这一双子星座,不仅是范氏族姓中的佼佼者,宋代历史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也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历史长廊中的杰出人物,是两位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和尊敬的历史人物。   姑苏,是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浩瀚的太湖,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州自宋代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范仲淹和范成大是姑苏人引以为自豪的两位历史巨人。范成大的《吴郡志》更是记载了姑苏的辉煌历史。   考察两范生活、从政、治学的人生轨迹,发现他们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均为苏州人,皆选择风光秀丽的天平山为祖茔,按“堪舆家”的预言,这是块风水宝地。同样的出身孤贫,早岁丧父,备尝人间艰辛而刻苦力学,发奋图强,青少年时期打下十分扎实的学问根基。同样的历宦州郡,出为边帅,显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外交才华;同样官至参知政事,未能拜相;同样因身体羸弱,力不从心而早萌退意。同样热爱祖国山水风光,有着广泛的交游和兴趣,均有文学      天赋和创作才华。甚至同样以书法及丰富的生活情趣而擅名。   当然他们也有不少不同之处:如范仲淹作为开一代士风的领袖人物,更具政治家的风范和襟怀。作为宋学的开山,不失为思想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在战争年代出临边塞的范仲淹更具军事才华和雄才大略,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及其善于识别拔擢人才,是其人生的光辉亮点之一。而范成大,由于其博闻强记的天赋和到过更多地区的丰富阅历,使其成为百科全书型的渊博学者;作为南宋杰出的外交使节,是为数不多的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不辱使命的外交家。范成大享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盛誉,其田园诗更赢得后人的讚赏,是杰出的文学家。鲜为人知的是:范成大还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地理学家,他对各地的人文风俗有着深切的瞭解和渊博的知识。令人遗憾的是:一百三十六卷的《范石湖大全集》的久佚失传(仅其中诗赋集34卷及杂著6卷存世),不仅影响了我们对范成大其人的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甚至导致了一些不公正的误解。四库馆臣未能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石湖大全集》实在是一大憾事。如果概括两范间的同与不同,是否可依主次给出五顶现代“桂冠”予以定位:范仲淹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而范成大则是学者、文学家、外交家、地理学家、人类社会学家。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两位历史巨人进行一番比较研究。过去,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我们很长时间在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概念上争论不休。以笔者的愚见,历史人物研究离不开四大要素,即人、事、地、时。人,即研究其人际交往,事即其从政、治学的生活经历,地,即其生活的人文环境,时,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研究历史人物要充分把握这四大要素,网罗有关的全部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注重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最合适的研究方式莫过于编写年谱,时经事纬,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时代风貌;而其心路历程,则有赖于评传式的理性分析来揭示。   近二十年来,笔者治学的兴趣和焦点之一即对两位范姓乡前贤的研究。如果说,对范仲淹的相关资料搜集较完备而以拙撰《范仲淹评传》的刊行及拙编《范仲淹年谱长编》的编定(待刊)为标志,对仲淹的研究可暂告一段落      的话;对范成大的研究则刚方兴未艾。儘管笔者已从四部典籍、佛道两藏、出土资料及法帖石刻中搜集到范成大的佚文近百篇,也写过几篇关于范成大的论文,但对这位百科全书式学者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颇想以这种“比较研究”为契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写出一部《范成大评传》来,为笔者的宋代乡邦人物研究划上比较圆满的句号。今拟先对“两范”的生平事略及其学术、思想、著作等作一概略的敍述,由于拙撰《范仲淹评传》已刊行,这种略述于范成大则稍详,着重点仍在注重构成比较研究基础的基本史料。   一.范仲淹生平及其思想概论      (一)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989年10月1日)诞生在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其父范墉时为北道重镇成德军节度掌书记。次年,范墉即因病与世长辞,终官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墉两娶,生有五子,其三早卒,惟范仲温(985~1050)和仲淹幸存,仲淹即为范墉继娶谢氏所生[1]。范墉去世后,年仅六岁的仲温育于苏州族人。稍后,谢氏则带著仲淹改嫁长山朱文翰,改名朱说,渡过了备尝艰辛的青少年时代。朱文翰曾任安乡知县,范仲淹随继父生母在洞庭湖畔接受了启蒙教育,留下“书台夜雨”的佳话;后又来到朱文翰的故乡淄州长山,攻苦食淡,励志苦读于长白山醴泉寺等地,继父朱文翰终官长山县令。对于继父的“既加养育,複勤训导”,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