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例体会.docxVIP

耻骨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例体会.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耻骨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例体会.docx

耻骨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例体 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耻骨上小切口治疗 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耻骨上方小切口治 疗的26例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26例1-6 岁的男性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5-20min,术后无复发、出血、 睾丸回缩等并发症。结论经耻骨上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 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可靠、术中不易损伤神 经血管、术后阴囊精索肿胀轻、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1-6岁;小儿腹股沟斜疝;耻骨上小切口 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2月采用经耻骨上方小切 口成功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儿均为腹股沟斜疝,为 男性,年龄1-6岁,右侧腹股沟斜疝17例,左侧腹股沟斜 疝9例,疝囊进入阴囊14例,位于腹股沟区未坠入阴囊者 12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患者无咳嗽、发热、咽喉肿痛, 术前各项术前检查未见异常。 1.2手术方法 在氯胺酮麻醉下,常规术区消毒铺巾 后,取患侧耻骨上方横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分离皮下环,把皮下环用小拉钩向上牵开,显露精索, 于其内侧钝性分离提睾肌,提出灰白色的疝囊壁,切开证实 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确认为腹股沟斜疝,分离精索与 疝囊的粘连,于疝囊颈部横断后壁,近端向上剥离至见到腹 膜外脂肪处,此平面用4号丝线贯穿缝扎2道,剪除多余残 端,创面检查无出血,睾丸放入阴囊然后间断缝合提睾肌 端,创面检查无出血,睾丸放入阴囊 然后间断缝合提睾肌, 将外环口处用7号线缩小外环,以容纳小指尖为主;缝合切 口前,从患侧阴囊牵拉睾丸,使之能轻松,拉至阴囊底部, 以防止因手术操作引起睾丸回缩至腹股沟管及外环口处,形 成医源性隐睾。根据切口长度不同,皮下组织缝合1-2针, 皮内缝合后使皮肤对缘良好,并常规包扎即可。术毕。术后 腹股沟区放置盐袋压迫切口。 2结果 手术时间15-20min,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饮食,平均 住院3天后出院;术后患者哭闹轻,术后腹股沟区及阴囊肿 胀比常规手术治疗轻,术后无睾丸回缩、阴囊血肿。术后全 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明显手术疤痕,无腹股 沟疝复发及睾丸回缩病例。 3讨论 3.1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是先天性发育异常腹膜鞘 状突未闭所致,又称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腹膜鞘突为胚胎 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出一小袋状突起[1]。其发 生机理为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的牵 引下随睾丸下降,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管逐 渐萎缩、闭塞。如在此过程中发生障碍,鞘状突管就会保持 开放状态,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就会形成腹股沟斜疝。疝 囊壁实质为腹膜未闭的鞘突,与成人腹股沟斜疝不同。小儿 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发育异常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并不是 因腹股沟管肌肉薄弱因素,因此不需做内环和腹股沟管的修 补,这是小儿腹股沟斜疝耻骨上小切口治疗理论基础。90% 的新生儿鞘状突生后1年内仍有自行闭合的可能,以后自行 闭合的机率明显减少。1岁以后局部组织不像新生儿那样薄 嫩,易于操作,患儿对手术和麻醉耐受力增强。对于6岁以 上小儿由于腹外斜肌腱膜的发育增厚、腹股沟管的延长,使 用这种切口手术视野暴露尤其内环口的暴露有一定困难,考 虑经外环口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所以一般行本手术方式 治疗,年龄以1-6岁患儿为宜。对于易于发生嵌顿的患儿, 主张早期手术治疗,而不应受年龄限制,以免因嵌顿造成疝 内容物坏死,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2]o 3. 2切口选择可沿耻骨上方皮肤横纹在内环与外环中 点行横向切口长约1.5-2. 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结扎 止血,显露外环口,不必切开外环,只用小拉钩把外环向上 拉起就能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因为小儿外环与内环距离较 短,只有1-1. 5cm,是成人的1/4,而且走形近于垂直状态, 是小切口操作必要的条件,所以不必切开外环。小儿提睾肌 和筋膜薄弱,稍加分离,在精索的内前方即能找到疝囊。小 儿精索呈分散状,紧贴在疝囊后壁表面,而且输精管与精索 分开进入阴囊,术中容易误伤。分离疝囊时用止血钳沿疝囊 后壁仔细分离,随时辨认精索和输精管,防止损伤精索及输 精管。 3.3由于婴幼儿腹股沟管短小(约1-1.5cm),在外环 口就能容易地将疝囊拉出,结扎疝囊颈,所以不打开腹股沟 管,对腹股沟管损伤的可能性小,不易损伤骼腹下神经及骼 腹股沟神经,对精索的游离刺激轻,术后精索肿胀轻[3]。 患儿在术后麻醉清醒后,由于痛苦小,较安静,很少发生剧 烈哭闹,多能在床上或下床适当活动;由于是在腹股沟管外 剥离疝囊,这就使疝囊壁剥离时不易撕裂或部分滑脱,有利 于疝囊的完全结扎,而这也是防止术后复发的一个关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