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紫湖溪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大纲.doc

南林紫湖溪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eek114 南林紫湖溪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大纲 顾   斌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江苏 210037) 摘要:本文将对南京林业大学境内的紫湖溪水环境质量现状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 提高紫湖溪水质的建议,并拟定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工作大纲。  关键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紫湖溪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以东,紫金山以北位置,汇水面积 942 公顷。河道由北 向西穿越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境内全长 1156 米。校园部分地势低洼,一遇暴雨上游洪水沿 紫湖溪急剧集中,不能及时下泄,造成河水漫溢,同时顶托下水道出水口,致使学校排水系 统失效,校园大面积淹水。去年上半年,为了解决学校园内排水问题,完善防汛设施,在南 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 5 月份已经完成了河道浆砌块石护壁护地工程,现在基本上能 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时规划中的五座桥梁建成了 4 座。但目前由于环境问题,紫湖溪的 水质现状堪忧,所以对紫湖溪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迫在眉睫。(紫湖溪河道及流向见 图二)  1.2 研究范围及时段  我们将于 2006 年 1 月份开始为期一年的时间对紫湖溪南京林业大学境内的一段河流进 行调查研究,全长 1156 米。  1.3 评价依据  主要的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监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主要的相关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 1 -  /week11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紫湖溪的污染源以及水环境的现状调查和评价,对紫湖溪的污染治理提出 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2.主要工作内容  2.1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我校师生员工人数也猛增至 1.5 万。由于人口众多,我 们学校也成为了用水量很大的单位之一,从而废水大量产生。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包括洗 涤废水、食堂废水、冲厕及淋浴废水,约占校园用水量的 70%~80%,大量生活废水经过简 易的处理后(通过传统的化粪池处理,效果很不理想)就直接排入紫湖溪中,造成水体的污 染。    图一:紫湖溪上的排污口,我们日常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河中  2.1.1 主要污染源   一区、二区学生宿舍、新老食堂、教学楼、教职员工宿舍、南林大厦所排出的生活废 水以及化工院实验室排出的化工废水(流程图上 25 号排污口),紫湖溪南林段两岸排水口共 41 个。(排水口位置见图二)  - 2 -  /week114   - 3 -  /week114 图二:紫湖溪河道、流向以及排水口位置示意图  2.1.2 调查内容  (1)生活污染源:  a.居住人口调查  总人口,密度等。  b.用水排水情况  用水类型,人均用水量,排水量,排水方式等。  (2)化工院实验室:  a.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事故排放情况。  b.污染防治调查  废水处理处置方法及效果。  (3)水文调查  a.河流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河流平直及弯曲;横断面,纵断面,水位,水深,流 量,流速及水温,含沙量等情况。  b.降雨调查即对建设项目历年的降雨资料进行调查,并根据预测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根据降水的年际和季月变化及其相应的径流深变化,了解水文状况及变化规律。  2.1.3 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  按照《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和《HJ/T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 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2.1.4 污染源评价方法[1]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即污染物绝对排放量与评价标准的比值。  p i?? (Ci C oi )?? Qi      (i=1,2,3,…,n)  式中  Pi——等标污染负荷,m3/h;  Ci——某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或 mg/m3;  Coi——某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或 mg/m3;  Qi——含某种污染物的介质排放,m3/h;  某工厂几种污染物质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Pn),计算公式 为:        Pn=∑Pi=∑ciQi/c0i  (i=1,2,3,…,n)  某个地区(或流域中)几个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地区等标污染负荷(Pm)。        Pm=∑Pn  (n=1,2,3,…,m)  全流域(或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为: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