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啤酒营销的系统战略
2004年,中国营销类第一专业刊物《销售与市场》开始思考“终端之后怎么办?”。
2005 年,该刊以刊首语形式提出“营销正在消亡”的大胆论点。2006 年,中国
营销论坛暨金鼎奖版奖大会,直接提出了“营销同质化”。这对于一直以西方营
销学说为主线研究与探索的中国营销来讲,新的挑战预示着即将诞生新的发展趋
势。
第一章:营销大变局
当今的营销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按照安
迪·格鲁夫的说法“10 倍速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节
奏进行”;这是一个反思的时代,任何传统的、曾经的、正统的、主导人意识很
久的观念与行为都可能受到置疑。综观各个产业正在发生的巨变,仰或是仅仅抬
头刚刚初生的一些事件,都毫不掩饰的揭示出以下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家电(我们聚焦到彩电市场)是以产品升级为主线构成的产业升级。从CRD
黑白机到彩色平板电视,再到液晶等离子电视、数字电视,几乎每一次升级都引
发了该产业的一次勃发。黑白机到彩电,用了 6年的时间,液晶电视到数码家电,
仅用了3年时间。同样,移动通信产业手机产品,曾经一款机型的销售周期是1
年零6个月。而现在,是3个月。这样“短命”产品的命运,同样出现在食品、
日化、汽车、多媒体、文化创意等各个产业。这种植根于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
提高和消费新鲜度转换的加速,促使企业的产品研发、营销周期、推广速度都有
了较大的要求。
2.产品开发与创新越来越难。
营销就是交换,交换的载体是产品或者服务。在加速度的消费转换需求下,
创新产品与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生命周期减短,产品研发的速度成为制胜关
键因素之一。台湾的韩孝君和朱战备两位产品研发专家在《研发制胜》中明确提
出了四个震耳发馈的呼吁:1 新品速度决定销售收入,平均 34%销售业绩由新品
创造。2专利保护是一种保持优势和距离的方法,华为迄今专利2万件,世界排
名13位。3新品推出越早,收益越大,晚于计划6个月,销售总收入减少30%,
有计划性的研发储备,格外重要。4研发经费和工业设计投入,值得倾斜。这对
企业的长期研发和长期研发储备是一个挑战。
3.分销越来越集中。
经历了商业流通渠道的不断整合、洗礼后,分销体系的变局使得与厂家的关
系越来越微妙。民营分销商的素质、实力、规模、团队、可控网络资源已经非过
去可比;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投资公司介入到流通分销网络,浮现了中邮普泰等
类的巨鄂;视野比较开阔的分销商如国美、苏宁纷纷跑马圈地的同时,通过资本
市场加速扩张的步伐;零售业态的竞争交织在外资扩张和内资发展的两条主线
上;包销、承销、买断、全国总经销等新合作关系层出不穷。挟网络以令厂家,
挟资源以垄价格,分销商的逐渐庞大时刻威胁着生产制造商的渠道“关系”。
4.传统媒介功能进一步沦丧,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成为必然
广告,是中国企业热衷并证明实际有效的最直接的传播方式。曾经火遍全国
的秦池、三株、健力宝、蒙牛等等,无不以此为利器。中央电视台,也成为一年
一度企业“开进桑塔那,开出奥的”的盛会之地,一时风光无限。然而,现在消
费者随心所欲的频道切换,对广告越来越反感和抵触,大众广告信息的泛滥,等,
都加速了广告的“死亡”。随之,口碑营销、娱乐营销、体验营销、互动营销、
网络营销、事件营销等新的传播组合方式,正在各个领域探索与尝试。谁也不可
否认,传统媒介(电视、广播、报纸、户外)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5.品牌剧增,品牌概念日益枯萎
虽然“蓝海”永远存在,但在中国,“蓝海”很快就会变成“红海”。据国家
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从1979年到2004年,累计国家审核通过的国内注册商标
1837019 件;国外注册商标 403020 件,累计 2240031 件。2006 年,仅“中国名
牌”生产企业就有461家。品牌剧增,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的同时,几
乎绝大多数的品牌依然处于“无牌”、“无知名度”、“无影响力”的尴尬身份。按
照《定位》的观点,每个品牌都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认知位置,那
么消费者真正又能接受几个品牌呢?品牌数量增加的同时,带给营销工作者严峻
的挑战是品牌概念的开发越来越难。在一个平行界面,几乎所有的概念都已经存
在。没有品牌概念,就意味着品牌卖点(USP)的提炼变成一个比实验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