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页
消费者行为学
1、消费者
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一般而言,消费者行为学所理解的“消费者”是指狭义而言。(还包括参与消费者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所有人)
2、消费者行为
定义: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特点:(1)消费者行为既富有多样性,又很复杂 (2)消费者行为富有共性 (3)消费者行为具有引导性
影响因素:(1)消费者决策过程 (2)内在因素 (3)营销因素 (4)外在因素
3、消费者角色
倡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
影响者:器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决策者: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作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
购买者:实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服务的人。
4、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具体见书17—20)
过程:(1)认知需求(2)收集信息(3)评价与选择(4)购买决策 (5)购后评价
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1)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 知识和信息
6、现代消费者行为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他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广义的消费概念;
1901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D.斯科特首次提出,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广告宣传 ,同时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H.盖尔出版了《广告心理学》。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着重分析了个人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与行为,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新研究领域;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阐述了广告和橱窗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920--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着重论述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二、应用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应用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领域,提出了更多的新理论:
(1)欧内斯特·迪士特开展了消费动机的研究;
(2)密歇根大学的C.卡陶纳开展了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
(3)哥伦比亚大学的拉吉斯费尔德和E.卡兹开展了“人格的影响”的研究;
(5)罗杰·I.诺兰开展了“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
(6)心理学家海尔通过对两组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速溶咖啡问题上的回答找出了家庭主妇不喜欢购买速溶咖啡的真正原因,提出了消费者潜在的或隐藏的购买动机的理论;(P14)
(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系统地研究人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三、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1968年,美国德赖登出版社出版了J.F.恩格尔、R.D.布莱克韦尔和D.T.科拉特合著的第1版《消费者行为学》,这是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引用了作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其他专家学者的理论、技术和案例,构建了消费者行为学的体系结构,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哈佛大学R.A.鲍尔开展了“知觉到风险”的研究;(2)罗杰斯关于创新采用与扩散的研究;
(3)拉维吉和斯坦勒关于广告效果研究;(4)费希本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5)谢思等人关于组织购买行为的研究和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6)消费者满意与不满意的研究、关于发展品牌资产和建立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等等。
目前消费者行为研究呈现如下趋势:(1)研究范围越来越广(2)多学科参与研究(3)研究国界的突破
7、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1)反映直接接触的事物(2)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3)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产生条件:一是外部或内部刺激的存在。二是分析器的正常活动。
分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8、知觉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分类:(1)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征,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动知觉
(2)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9、感觉阈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设施操作培训.pptx VIP
- 永大电梯故障TD说明.doc
- 东边小学三年级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docx
- 24秋人教PEP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Amazing animals第6课时 B Start to read & C Project & Reading time.ppt
- 公司内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培训课程.ppt
- 能源管理考核及奖惩制度.doc VIP
- 小马宝莉英文剧本S01E10 Swarm of the Century.docx VIP
- 小马宝莉英文剧本S03E12 Games Ponies Play.docx VIP
- Futaba T14SG使用说明书 中文版.pdf
- 大凤凰维修及保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