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的哲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养生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要求 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理解五行各自的特性和生克制化规律 理解顺应四时、动静结合、避邪扶正含义 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养生学中的运用 概 述 养生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养生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是构筑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一门传统医学体系。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贯穿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始终,是养生学的哲学基础。 一、阴阳学说 1、阴阳的定义: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之说。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3、阴阳变化的规律 一方面指凡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着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制约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关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着人的生长壮老的变化。 是指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万物花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如果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个体就不能产生。阴阳交感在中医学中是指强调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发生作用。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的生化促进和助长对方。 阴阳的相互对立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始终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2、五行的各自特性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土的特性:“土爱稼穑”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土。 具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下行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 三、精气神学说 五、顺应四时 六、动静适度 动静结合,相生相克,制化有节,气化无穷,生命不息。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 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动与静的运动形式。 形体宜动,生命需要运动。 心神与形体的动静,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动静有常,人体的功能活动正,就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七、六淫特点 六气的内容 六气的特点 六淫的定义 六淫的内容和特性 小 结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精气神学说 邪正理论 恒动观念与相对静止 谢 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举例 自然界与人体五行归类示例 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神 神(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征象 神(狭义)——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机能表现;神主宰形 “形乃神之体,神乃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 ——张景岳 “有者因无而生,形者须神而立,故有为无之宫,形乃神之府。莫不全宅以安主,保形以养神。” ——《修真经》 “三宝”养生论 精、气、神(三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为主宰 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精亏、气虚、神疲,是人体衰老的原因 益气、保精、养神,是抗老养生的大法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本神》 “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 ——《脾胃论》 “气充乎体,赖神以宰之” ——《图书篇》 “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