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与食疗的中医理论基础1.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药膳与食疗 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并以这种观念来组方施膳。 (二)、以辨证论治为施膳(食)准则 辨证施膳:根据疾病证候选择相应的食物及药膳与食疗的配方。 1、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施膳 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特点 采取相应的药膳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冬天易感受寒邪,药膳则宜遵“寒则温之”的治疗原则。 2、因地施膳 东南潮湿炎热,多湿热-——清凉甘淡; 西北地高气寒,多燥寒——宜辛润,温里回阳药膳; 3、因人施膳 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不同, 在组方施膳时,就有区别。 辨体施膳: 根据体质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食物 (三)、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原则 生理状态:阴阳变化动态相对平衡来维持。 病理变化:阴阳失衡。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药膳和食疗:以调整阴阳,使其变化趋于动态平衡为根本目的。 辛甘淡味---阳;酸涩苦咸---阴。 温热---阳;寒凉---阴。 升浮---阳;沉降---阴。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五脏既相互资生又相互抑制,五脏相互补充,可祛疾延年;太过与不及,均可为害。 施膳原则,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如木克土,肝有病易伤及脾胃,凡见肝病患者,常宜治肝兼以补脾健胃的药膳,旨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五行理论在药膳食疗体现为五味、五入、五禁 酸、辛、苦、咸、甘;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酸多伤脾 、甘多伤肾 、苦多伤肺 、辛多伤肝 、咸多伤心 (四)以气血津液为食疗调养的基础 气、血、津液为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化津、摄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五)维护脏腑功能是关键 食疗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脏腑功能。 以脏补脏 古人认为:动物脏器外部形状、解剖结构上、功能上与人脏器近;血肉有情之品,同气相求。 现代研究:生化特性、成分构成与人体相似之处。 以脏(形)补(治)脏(形):用动物脏器补养或治疗。 以脏补脏 猪心、鸡心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多梦。 以猪肝、羊肝、鸡肝鸭肝来养肝明目,用于视物昏花、眼目干涩等,如猪肝枸杞汤。 以猪肺补肺虚、止咳嗽、咳血,用于肺虚久咳、痨嗽咳血等,如猪肺萝杏汤。 猪腰、羊腰来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耳鸣,如猪肾核桃粥; 以猪胃(猪肚)、牛胃(牛百叶)来补气健胃,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如猪肚山药粥; 以猪脑、鱼脑来健脑益智,如猪脑天麻炖枸杞; 以鹿筋、牛筋、猪蹄来强筋壮骨等。 一、药食性能 1、药物、食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性):寒、热、温、凉。平性 寒凉药或食: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温热性体质或热证。 温热药或食:具有温阳、散寒等作用,适用于寒性体质的人或寒证。 平性: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具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等作用,适合于一般的体质,寒证、热证都可应用。尤其素体虚弱,或久病使阴阳俱虚,或寒热错杂等情况下,平性更为适宜。 热性或温性食品:饴糖、姜、韭菜、大蒜、芫荽、羊肉、狗肉、茴香、肉桂、鸡肉、黄鳝、虾、白酒等都具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的作用,食之能祛寒、温中或补虚。对阳虚怕冷、虚寒病证者之为宜。 热性病及阴虚火旺者忌食。 寒性或凉性食品:小米、高粱米、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莲子、荸荠、紫菜、冬瓜、丝瓜、苦菜、芹菜、枸杞菜、柿子、梨子、香蕉、西瓜、鸭肉、螺蛳、金银花等都具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热性病或阳气旺盛、内火偏重者为宜。 虚寒体质、阳气不足之人忌食。 平性食品:人乳、牛奶、籼米、粳米、大豆、蚕豆、扁豆、青鱼、橘子、苹果、玉米、花生、卷心菜、鸡蛋、猪肉、土豆等。无寒温之偏,有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的作用。 辛味食物——发散、行气、行血、健胃,多用于表证,如生姜、葱、萝卜、辣椒、桂皮、丁香等。适宜有外感表症、或风寒湿邪。 外感风寒感冒: 寒凝气滞的痛经: 风寒湿痹: 甘味食物——滋养补虚、补脾和中、缓急止痛,多用于机体虚弱或虚证。糯米、饴糖、大枣、南瓜、荔枝、龙眼、鱼肉、动物内脏等。有补益、和中、强壮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五脏虚弱者适宜多吃甘味之品。(若过多食用可致发胖,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糯米红枣粥: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 糯米酒煮鸡蛋:调治产后体虚; 大枣、黄芪煎汤:气血亏虚; 羊肝、牛肝、鸡肝治肝血不足所致夜盲或视物昏花。 苦味药或食——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