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中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 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人口标准化率为2.2%),IGT 为3.2%(人口标准化率为2.1%)。 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发表文章 (1)论阴阳,求至理——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学术思想中的中医阴阳观 辽宁中医杂志, 2012,39(1):75-77. (2)中医科研新思维——“动-定序贯”理论指导糖尿病防治中医临床科研设计 中医研究, 2012,25(4):5-7. (3)“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 世界中医药杂志,2012,8月刊 (4)应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茵陈药性再认识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24-225. (5)“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消渴病理论初步阐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0月刊 (6)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糖尿病的中医学术思想与理论研究 新中医, 2011,43(7):6-7. 发表文章 (7)范冠杰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分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5):957-959. (8)范冠杰教授治疗糖耐量低减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经验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37-1039. (9)用“动-定序贯”理论对知母药性再认识 上海中医药杂志(已录用) (10)动-定序贯八法学术思维临床运用 光明中医(已投稿) (11)用“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百合药串治疗痛风理论浅析 河南中医(已投稿) (12)基于“动-定序贯八法”临床思维对黄疸病机及茵陈药性的再认识 中医杂志(已投稿) 专著 正在编写书稿一部:(已签约人民卫生出版社) 《寻幽·探源——“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初稿已经形成,约50万字) 已经启动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改变对糖尿病认识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盲从阶段 第二阶段:怀疑阶段 第三阶段:寻找单方、验方阶段 第四阶段:从临床实际出发阶段 第五阶段:认真寻找规律阶段 第六阶段:初步形成自身理论体系阶段 第七阶段:对中医思维再认识的阶段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 5 “动-定序贯八法”概述 “动-定序贯八法”的延伸 1 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科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科学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有一些过去是“金科玉律”的固有认识也在不断地修正、改变或进一步完善中。 “动-定序贯八法”对黄疸的再认识 “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中医内科学》:黄疸的基本病机是肝胆损伤,疏泄功能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渗入血中所致。 中医理论:黄为脾之脏色,黄疸亦为脾之本病。 中医对黄疸认识的渊源 1.《内经》:黄疸是由湿邪久而伏郁,导致气机逆乱而发病。 2.《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3. 《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散,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4. “中西汇通派”代表张锡纯从西医学角度解释发黄机制,认为胆汁入血是黄疸病的发病机制。 黄疸病机的再认识 黄疸病机从“脾胃湿热”改为“肝胆湿热” ,根本原因是中西医结合后,肝、脾概念混淆是导致的黄疸病的理论认识错误。 “动-定序贯八法”强调对核心病机的把握。 黄疸的核心病机为脾胃湿热或脾胃寒湿,即主要病理因素为湿邪,病位在脾胃。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脾五行属土,在色为黄,故外邪伤脾,脾运不健而生湿,湿可从热化或从寒化,湿邪蕴阻于血分而发黄,故曰“脾色必黄”。 黄疸病机的再认识 从茵陈看黄疸病机 “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药学》对茵陈有如下描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