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青81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地震工程学报
第24 卷 第 1 期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Vol.24 No.1
2002 年3 月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March, 2002
新青8 .1 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张元生, 沈文荣, 徐 辉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利用兰州卫星热红外接收站的资料,取 34°~38°N, 86°~ 4°E 为研究区域, 对
2001 年11 14 日新青8.1 级地震前的热红外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结果
表明:从2001年 10 17 日起出现明显的地温异常条带, 随着时间的变化,异常区域
不断扩大并存在迁移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 .
关键词:临震前兆;热红外异常;新青8.1 级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 号:1000-0844(2002)01-0001-04
0 引言
强地震前特别是大地震前地温场的异 变化,早已在实验研究和实际观测中被发现,并引
起了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关注.地温异 作为一种地震前兆一直在被人研究.地温观测资料的获
取通 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深度不同的井中定期测量井水温度的变化;二是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获取大量的热红外观测数据.由于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不清楚的, 应用测井观测技术远远达不到
预报未来大震的要求.而卫星观测范围大,覆盖性好,对地震的监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高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十年来, 把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 为地震预报开辟
了新的研究思路,到目前为止, 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1]
耿乃光等在“热红外震兆成因的模拟实验” 研究中, 对完整岩石破裂前和既存断层粘滑
失稳前的红外辐射温度场进行遥感观测时,发现岩石破裂前在未来断层处出现条带状的红外
热像;粘滑失稳前断层闭锁点出现升温现象.声发射测量表明,岩石破裂前已有大量微破裂产
生.认为地壳中的既存断层和大震前的微小破裂均可能为震前地壳中的热能转移提供通道,从
而导致地面热红外震兆的出现.
[2]
王庆良等在“地温前兆机理” 研究中认为, 除了传统的热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3 种机理
之外,应力做功在岩土介质中产生的耗散热能同样也可以引起岩土介质的温度上升.并提出一
种较具有普遍意义的应力———耗散热地震地温前兆机理模式.
[3]
郭增建指出 ,大震震源区锁住断层会产生预位移, 由于这时断层受到的挤压应力有很
高的值,使沿断层带温度升高.通 预位移的发生预示着大地震的发生已进入短临阶段, 因此
监测断层带上温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沿断层带两侧的空间变化进程,可以为大震的短临预
报提供可靠的直接的指标.
收稿日期:2002-01-0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青年基金课题(D010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编号:LC2002004.
作者简介:张元生(1 65-), 男(汉族), 贵州湄潭人, 副研究员, 现主要从事地震预报研究.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24 卷
2
[4]
徐秀登等在研究“台湾南投7.6 级大地震前的卫星红外异 ” 时,发现震前10 天红外异
明显.震前红外异 形态具有孤立性;分布上具有局限性;与活动构造具有相关性;异 昼夜
对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存在时间持久性;异 位置具有迁移性;演变规律呈阶段性.
[5]
吕琪琦、丁签海等 在研究张北6.2 级地震前可能的卫星热红外异 现象时,发现热红外
异 的初始变化出现在震前十几天,温度变化的峰值出现在震前1 ~2 天, 异 形状为条带状
分布,增温是沿断裂发展.
在“九五”期间, 中国地震局投资建设的卫星红外遥感接收站能很好的下载极轨卫星FY-1
(中国)、NOA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