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总结: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总结: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2012年高考广东卷 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虚词高效学习方法——表解法示例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一、而 ★★★★★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①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文言虚词简介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修饰 文言虚词简介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包括音节助词、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词等。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谓】所说的。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索引 1.动(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wèi)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虎丘记》) ⑴表被动,可跟“所”构成“为所”、“为……所”的被动结构,译为“被”。 ⑵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九、为 ★★★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①公为我献之。 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⑶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⑷表示替代。可译为“替”、“给” ⑸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同”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3.作语气助词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 ⑹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到”等。 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吗”。 索引 1.作兼词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青麻头伏焉。 兼“于此、于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在那里、从那里 2.作代词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⑴作第三人称,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 十、焉 ★★★★★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 ——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他(文王),他们的子辈会往哪儿去呢? ⑵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译为“哪里”“什么”等。 3.作副词 ①姜氏欲之,焉辟害? 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和“安”相当。可译为“哪里”、“怎么”、“怎”。 4.作助词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等到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燕国便马上招来了祸端! ①或师焉,或否焉……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