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嵩县田湖两程故里谒先贤
嵩县田湖两程故里谒先贤
????两程故里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距洛阳70公里左右,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著述、讲学的地方。今年3月30日,两程故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庆节第二天,天气晴好。我从市区出发,到嵩县田湖镇程村探访两程故里。对程颢、程颐,我并不陌生,也知道因他们而流传开来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典故,只是没有到过位于程村的两程故里。假期里,能有机会拜谒先贤,我有种莫名的期待和兴奋。明英宗天顺六年敕建的“两程故里”石牌坊,在明清时期是“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地方 摩托车行驶在洛栾旅游通道上,1个多小时就到了田湖镇。穿过热闹的集市,一座石牌坊出现在眼前,上书“两程故里”。虽然它真切地矗立在大路中间,我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道路上灰尘弥漫,牌坊下杂草丛生,车辆呼啸而过,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难道,这就是当年那个“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两程故里牌坊吗?带着疑惑和惊喜,我的心中分明响起一个声音:“是的,我要找的,就是它!”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上面是块匾额,上书“两程故里”。石柱南北两侧都刻有对联,北面的对联是:解经遗踪犹有在,过化尊神泽未灭。南面的对联是:定性识仁统物我,存诚主敬一天人。两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我想,这南北两面的对联,应该说的分别是程颢、程颐两位先贤了。牌楼下的石阶上,坐着一位若有所思的老者。见我拿着相机对着牌坊拍照,他说,原来石柱上有两个石狮子,是珍贵的文物,可惜被人偷走了。“两程故里”匾额上方原来还有个“圣旨碑”,稀罕着呢,现保存在两程祠中。现在的牌坊虽然看上去颇显沧桑,却不是当初的牌坊了,而是后来重建的。史书记载,程颢、程颐两兄弟相差一岁,分别出生于公元1032年和公元1033年。程颢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又称伊川先生,他们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便长期在洛阳龙门山南耙耧山下居住、讲学。只是程颢54岁便去世了,程颐享年75岁。程颢、程颐师从宋代周敦颐,传承孔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被称为伊洛学派。当时,尽管程门以教学严谨、清苦而闻名,
但前来拜师求学者仍络绎不绝。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5年),皇帝下诏,两程兄弟在程村的故居封为“两程故里”,并诏以颜孟例敕修规制,总面积4592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五进大院。两程祠中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多年来损毁严重,现有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三进院落过了两程故里石牌坊,西行约半公里,就是程村了。路旁有三五成群的农妇在溪边洗衣,我再次问路:“两程祠在哪里?”有人说:“你是说俺村那座庙呀!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终于,在程村小学对面,我看到了两程祠。苍翠的柏树,高大的门楼,令人心中油然升起敬意。只是门前道路泥泞不堪,地面晾满了玉米。让我感到沮丧的是,门上落着锁,仿佛是对不速之客无声的拒绝。难道两程祠节假日不对外开放吗?我感到有些意外。正在晾玉米的农妇指点我:“拿钥匙的人住得不远,你去找他开门吧。”十几分钟后,来了一位老人,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又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我听不见,聋了。”我跟着他从东边小胡同一直往里走,以为他要回家拿钥匙,却发现已来到了两程祠的侧门。老人打开生锈的铁门,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半人高的蒿草掩住了脚下的路,几间瓦房破旧不堪,满目荒凉。只有一通新立的“程门立雪”碑,让我确信,这应该是我要找的地方。也许是看到我迟疑的神色,老人领我走到碑前,站定,开始给我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宋代的杨时、游酢第二次从福建来洛求学,正值两位先人在著述楼小憩,两人不敢惊动先人。天降大雪,两人站在门前苦等。两位先人醒来推门一看,那两人脚下的雪已有一尺深。老人说到程颢时,称谓都是“大先人”,说到程颐,则是“二先人”,语气里满是崇敬。看得出,老人很为他们自豪。老人今年81岁了,在两程祠看了20多年院子,如今年纪大了,才不再干这个差事。老人说,自己是程氏第三十代的“秀”字辈,叫程秀全。按家谱用字排序起名“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源推其业,长流万年”,现在已有“千”字辈出现,两程子孙已传至三十六代了。从后院往前,依次是道学堂、诚敬门和棂星门,原来的五进大院包括后面的启贤堂和耙楼山下的著述楼,已被损毁,不复存在。程秀全老人说,两程祠自明代宗时期修建以来,历代都有修复。其中人为破坏最严重的是明末战乱,李自成的部将于少鲁在这里放了一把大火。两程祠第二次遭人为破坏是在“文革”时期,其中最令人痛惜的是24箱木刻版《两程全书》被付之一炬,目前只有少量善本存世。现在两程祠的建筑是仿照原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