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素生物循环 二 有机物质的分解 碳素循环 第二节 氮素生物循环 一 氮素循环 二 生物体有机氮的分解--氨化作用 (一) 蛋白质的氨化 (1)水解脱氨(产生氨、羟基酸、醇) 3 氨化蛋白质的微生物 (二)尿素和尿酸的氨化 2 尿素的水解 3 水解尿素的细菌 (三)几丁质的氨化 2 几丁质的氨化分解 三 无机氮间的转化 2 硝化作用的过程 (2) 硝酸形成阶段 3 硝化细菌的特性 4 硝化作用的农业和环境意义 (二)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2 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 3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 4 反硝化作用对农业和生态的影响 (三) 生物固氮作用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2 固氮微生物 共生固氮微生物:微生物和植物形成共生体共生固氮。 单独生活不固氮。 联合固氮微生物:有些自生固氮微生物在特定的植物 根际环境中发展比非根际土壤中旺 盛,固氮微生物利用该处的能源生 活。被称为联合固氮。 3 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 (2) 固 氮 酶 (3)催化反应的基本条件 (4)固氮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 一 有机质的C/N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 二 土壤因素对固氮作用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造成土壤和化肥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 向土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可阻止反硝化作用。 (2)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N2O + O3 NO NO + O3 NO2 + O2 O3阻挡紫外线,可防止对生物的伤害。 概念:微生物还原空气中的氮气(N2)为氨的过程 1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2 固氮微生物 3 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 1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常温、常压,不消耗能源(与工业固氮比) (2)提高土壤的氮素养料 全球每年生物固定的N2达17500万吨。其中耕地土约4400万吨,超过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的氮肥量 (3)不污染环境 (4)保证了生态平衡 § 固氮微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能在实验室 培养58个属。 § 自生固氮微生物 § 共生固氮微生物 § 联合固氮微生物 自生固氮微生物:微生物单独生活固氮。 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 固氮菌属的圆褐固氮菌(A.chroococum) 固氮效率:10~15mg N/g 糖。 氮素不向外分泌存于胞内。 圆褐固氮菌图 固氮梭菌属的巴氏梭菌(C.pasteurianum) 是最先发现的自生固氮细菌(Winogradsky,1893) 固氮效率:6~8 mg N/g 糖。固氮产物向胞外分泌。可增多稻田氮素。 固氮蓝细菌 自生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 生固氮 弗兰克氏菌和非豆科 木本植物共生固氮。 红萍和鱼腥藻共生固 氮。 ◎雀稗——雀稗固氮菌(最先发现) ◎甘蔗——贝氏固氮菌 ◎玉米、小麦——固氮刚螺菌 ◎谷子——假单胞菌 (1) 固 氮 反 应 N2 + 8e + 8H+ + 16ATP 2NH3 + H2 + 16ADP + 16Pi 固氮酶 每还原1分子N2需8个H+, N2具三键,打开需很高的能量(16ATP)。 固氮酶催化下反应。 各种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性质基本相同。 固氮酶的两个组分: 钼铁蛋白 铁 蛋 白 催化N2的转变 传递电子 由4个亚单位组成 由2个亚单位组成 固氮酶的特性: ① 对氧气敏感,遇氧失活 ② 可互补 ③ 共同存在,结合起来固氮。 ④ 还原底物多样化 N2 NH3 N2O N2 + H2O C2H2 C2H4 2H+ H2 HCN CH4 + NH3 ① 需ATP、电子供体、电子载体 §电子供体:H2 §电子载体 ◎铁氧还蛋白(Fd) ◎黄素蛋白(Fld) ② 具有防氧保护机制 固氮酶对氧敏感。 固氮反应在氧压小于0.04%大气压或无氧环境进行。 原因: ◆氧气可氧化固氮作用中的电子载体; ◆氧气抑制固氮酶的活性,阻遏固氮基因表达。 +(防氧机制) + 好气性固氮菌 - +、- 兼厌气固氮菌 - - 厌气固氮菌 固氮(对O2的需要) 生长(对O2的需要) 氨效应:环境中的氨或固氮酶固定的氨如果不及时转化,超过一定浓度(3~5 mg 分子)对固氮作用起抑制效应,阻遏固氮基因的表达。 ③ 防止氨效应的发生 如自生固氮细菌: N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分析化学实验 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的含量..ppt
- 分析化学实验第一章1..ppt
- 分析化学问答题..doc
-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习题..ppt
- 分析化学习题解(6-8章)..ppt
- 分析监控类(收入核算岗)——2014年度全市国税系统岗位练兵能手竞赛试卷(印刷版)..doc
- 分析试题解析..doc
- 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ppt
- 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方案..doc
- 2024年中国丁基亚胺二乙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干货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注射用香菇多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运输机随机控制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天津]2024年天津市东丽区事业单位招聘1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中国商用反渗透RO纯水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电源成套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护士呼叫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生物靓白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商洛]2024年陕西商洛市为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