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教 育学 教 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1 新编本说明 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 l978 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 育学。自 1980 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 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 纳入1985 一1990 年新的编选计划。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 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 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 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 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 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 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 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 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 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 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 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在教材定稿时, 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 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 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我们仍希图搞得全面一些,完整一些。这对于公共课的教学来说, 份量无疑多了一点,但回旋余地却也大了一些;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 授。 本书的重新编写,得到了国家教委袁华同志、人民教育出版社胡寅生同志的指导和协助, 先后举行了两次审稿讨论会,参考了一些同志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现在的这个本子仍然会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这次重新编写,由王道俊、王汉润同志任主编;承担执笔任务的是( 以章节的先后为序) : 王汉澜同志(绪论,第一、二、三章) ,王道俊同志(第四章) ,傅资云同志(第五、十七章) ,赵 天岗同志(第六章),郭文安同志(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八章),旷习模同志(第七、 八、九章) ,南国农同志(第十章) ,明鉴同志(第十三章) ,张耀先同志(第十四章) ,姚惜鸣同 志(第十五章) ,董祥智同志(第十六章) ,扈中平、陈修同志(第十九章),孙绵涛、陶崇明、许 文杰同志(第二十章) 。郭文宏、张耀先同志参加了统稿工作。此外,涂艳国、许邦官、董英 同志承担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搜集任务。 编 者 1987 年12 月 2 目录 新编本说明2 目录3 绪论5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7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7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7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8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9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9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