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道跨铁路桥下横梁塔梁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毕业论文.docVIP

《武汉大道跨铁路桥下横梁塔梁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毕业论文.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 武汉大道跨铁路桥下横梁塔梁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大道跨铁路桥工程下横梁塔梁混凝土浇筑方案,通过设计计算,较好地解决了主塔塔梁混凝土二次浇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类似横梁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斜拉桥;塔梁;施工方案;二次浇筑及张拉;支架设计;关键技术 wuhan road railway bridge beams across the beam concrete tower key technologies chen kai—qiao1,she shao—bin2,wang ji—lian1,mao wei—qi1 (1.seventh railway bridge bureau group co., ltdwuhanhubei430050; 2.mbec construction design divisionwuhanhubei430050) 【abstract】in this paper, cross the railway bridge in wuhan avenue beams under the concrete pouring tower beam program, through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solved the main tata second pouring of concrete beam construction problems, construction of a similar beams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 【key words】cable—stayed bridge;tower beam;construction program;secondary placement and tension;stent design;key technology 1. 工程概况 (1)武汉大道是武汉市汉口地区南北向重要的城市快速路,是联系城市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的放射线和快速出城通道;跨铁路桥为主跨138m,边跨(81+41)m的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上跨金桥大道及京广、合武等12股道铁路线,是武汉大道的控制性工程。主塔顺桥向为柱式结构,横桥向为“a”型,倾角4.384:1,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为101.7m,桥面宽由39.0m线性变宽至49.899m,主梁右幅截面不变,左幅截面高度线性变化,两个边箱宽度不变,横向尺寸通过调整横梁的跨度加以实现。 图1武汉大道跨铁路桥桥式布置图 图2横梁断面及预应力钢束布置 (2)下横梁及塔梁固结段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双层箱型截面,横跨金桥大道节段长42m,宽21m,在金桥大道现状道路上空约15m,梁高6.80m,箱梁设双向1.5%横坡,混凝土方量为2303m3,横梁设54束纵向预应力钢束。横梁断面及预应力钢束布置如图2所示。 2. 横梁及塔梁固结段施工方案 (1)跨铁路桥工程主塔下横梁及塔梁固结段设计要求采用一次浇筑一次张拉工艺,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横梁箱室达16个,为便于施工及质量控制,确定采用两次浇筑及两次张拉工艺,第一次浇筑高度3.8m,第二次浇筑高度3.0m。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按照计算控制要求对第一次浇筑部分施加部分预应力钢束,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荷载由已成横梁承担一部分荷载,在下横梁支架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二次浇筑的影响。 图4预应力束布置示意图 图5第一次砼浇筑,张拉预应力后,支架反力 (2)下横梁混凝土方量大,第一期张拉的预应力的位置及量值合理选择非常关键。在分层浇筑的过程中,为避免在第2层砼荷载作用下已成型结构两端上缘及跨中下缘出现过大拉应力或支架反力增量过大,在第1次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强度后张拉一定数量的底板或腹板钢束,全截面形成后补拉一期钢束和将剩余的钢束张拉至设计吨位。考虑下横梁是跨中截面承受正弯矩,两端截面承受负弯矩的结构,在另外一半梁高截面还没形成时,张拉底板束能有效地增加截面下缘压应力储备,同时第1期张拉的预应力束也不宜过多,这样会有效减少两端截面上缘压应力的贮备。 横梁浇筑分段示意图如图3所示。  图3横梁浇筑分段示意图 表1各种型号杆件内力值统计 杆件型号 2n1 4n1 2n3 4n3 2n4 4n4 2n5 4h3 4h6 4h7 容许内力(t) —72.5 —148 —34.3 —68.7 29.5 60.8 15.2 91.5 —144 —116 最大内力(t) —42.1 —112 —25.4 —64.5 21 46.7 14.5 —83.4 —131 —111 图7下横梁支架布置图 图6第二次砼浇筑时支架承受反力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