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铁矿的工艺技术沿革.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莱芜铁矿的工艺技术沿革 一、基本情况 二、采矿方法的沿革 三、治水技术沿革 四、选矿技术沿革 五、充填技术沿革 六、技术进步的效果 七、努力方向一、基本情况1.交通位置等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 前身始建于1958年6月 国有莱芜铁矿 是1970年建莱钢的原料依托, 总部:莱芜市莱城区鲁中西大街71号, 距地级莱芜市政府1.0km。 三座地下矿矿位于北1.0km,西6.0km,西南6.0km。 已被市区路网框定,目前属于城市内地下采矿 得益于超前的技术进步,与周边相处和谐。 2. 矿床成因 燕山造山运动晚期,距今约120万年 地下岩浆突破大理岩、粉砂岩和第四系覆盖冲出 矿山一带约8 km2火成岩出露 北东折向南西的矿山弧形背斜 形状:弓向SE、弦向NW的月牙状弯弓。 若干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磁铁矿床 弓背:泉河、叶庄、曹村、马庄、山子后 弓弦:刘家庙、谷家台、赵庄 西南端:西尚庄 牛泉 西北端:小官庄、张家洼、港里、垂阳3. 开采历史1)马庄铁矿 走向NE20-40,长2500m 山坡地形,+205~248m 矿床埋藏:+245~-480m 厚度1.98—47.07m, 平均12.25m 倾向SW,倾角40—60° 储量3060万t 地质品位: TFe 43.97% 最高64.15% 开拓系统图→1958年始建,平硐--竖井开拓,+245~+100m 泵房+100m水平 产能30万t/a;1974年建二期工程,延深主井,建管子井、东副井 +100~±0m;泵房±0m水平;1989年建三期工程,新建主井至-200m,延深东副井, 泵房-100m水平,产能45万t/a;2006年对-100m~-200m之间进行注浆堵水,不疏干开采,2013年施工箕斗井:+247~-350m,2015.5.运行, -200m,-350m设置装载点, 同时作为-200m以下开采的主提升2)业庄铁矿 走向NW,长350m 地表标高+174m, 矿体埋藏+25~-130m 平均厚度38.2m 倾向NE,倾角40—50° 储量514万t 地质品位: TFe 54.97% 开拓系统如图→1966年开始建设,竖井开拓,对角式通风,+15m回风,—25m运输, 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建成时发现井下涌水量远远超过设计涌水量,于1970年转入治水:在-65m重新建设排水系统1975年5月9日疏干放水试验,历时230天,最大日排水量10.6万m3,总放水量1646万m3,1980年停建,排水维持不淹井1986年开始留护顶矿隔水,保留蜂窝状矿柱,浅孔落矿开采1992年开始分段落矿、空场出矿、嗣后河沙胶结充填开采1993年开始注浆堵水,解放护顶矿开采1998年改为全尾砂胶结充填,上向水平分段开采2012年改为下向胶结充填机械化盘区开采2013年利用盲斜井和斜坡道开拓-65m水平之下矿体3)谷家台铁矿 走向近EW,长2300m 地表+176m, 矿体埋藏56—962m 厚度0.23—90.81m, 平均15m 倾向NE,倾角30—40°,最大64° 储量7902万t 地质品位: TFe 47.98%最高68.87% 开拓系统如图→1970年与莱钢同步建设,开拓至-150m水平,100万t/a1979年停建,排水维持不淹井1992年东区 坑内注浆堵水、不疏干开采试验1997年鉴定1999.7.12. -100m28A川脉 闪长岩突水淹井2004年恢复矿井2008年矿山安全生产许可2012年建新系统,开拓-150m~-350m 建设了斜坡道 拟-50m、-150m、-250m同时下向开采 达到200万吨/年二、采矿方法的沿革 建矿初期,封闭小矿房法(空场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1965年,全国崩落采矿法学术会现场 介绍自然崩落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急倾斜薄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缓倾斜薄矿体--壁式崩落法 1991年,基于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两步法充填回采 即:中深孔分段落矿、空场出矿、嗣后胶结充填 1997年,上向分段胶结充填回采 2002年,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回采 2004年,上向进路胶结充填回采,4×3m 局部人工混凝土假顶下向进路胶结充填回采 2006年,长锚索、喷锚网预控顶上向分段胶结充填回采 2012年,在仍然无法控制采场顶板稳定情况下被迫改变为: 液压凿岩台车,2m3铲运机 下向胶结充填机械化盘区回采, 进路5×5m 布置方式:六棱体布置 矩形布置 前提:将原来通过1m3固定矿车和10t电机车的巷道全部刷大 研发适合全尾砂的胶凝材料,使充填体强度达到3.5MPa 底板金属网与吊筋(初始方案)1. 底板钢筋网网度: Φ8mm 20×20cm,2. 用Φ10mm圆钢焊接三角桁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