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生偏好阅读科普读物之学科类型.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中生偏好阅读科普读物之学科类型

PAGE PAGE 4 科普課外讀物閱讀偏好探討─以萬華國中學生為例 臺北市立萬華國中 歐美伶 摘要 臺灣國中生雖然在國際科學競賽中屢屢獲獎,然而實際於科學閱讀素養上普遍匱乏,教育成績和生活觀念似無所聯繫和應用。在社會上探討為何大眾對科普讀物興趣缺缺,以及熱烈討論各種提升科普閱讀方案之際,研究者希望由讀者的角度出發,用以了解國中生科普課外讀物之閱讀偏好。 本研究以萬華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館藏流通紀錄分析科普書籍借閱狀況,客觀得知學生閱讀科普學科類型與體裁偏好;再利用問卷調查對象得知學生對坊間科普讀物的主觀認知程度,並藉由對國中生的科普閱讀偏好,提出相關建議,以提升國中生科普閱讀興趣,進而推廣科普閱讀。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各年級的科普學科閱讀偏好與實際流通狀況相符;(二)電腦資訊學科類型館藏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三)數學類型偏好與實際借閱情況不符;(四)性別在科普讀物學科類型的選擇上有差異;(五)各年級在科普讀物體裁閱讀偏好上與實際借閱狀況不同;(六)性別在科普讀物體裁的選擇上有差異。 關鍵字:科普讀物、閱讀偏好、國中生 指導教授評語 研究動機與文獻探討詳細,館藏流通資料分析法適切,有效樣本304人適切,統計分析與討論詳細,建議具有建設性。 緒論 研究背景 歐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2000年起開始,對全球15歲的學生進行一項「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其目的在針對各國學生的科學素養、數學素養與閱讀素養進行國際性評比,題目偏重情境化,十分貼近生活,而這個計畫所測驗的指標能力,並非針對學生對於學校課程的精熟程度,而主要是在評量這群年齡約在九年級到高一的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後,是否能掌握並應用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用以面對邁入成為社會公民生活的準備。 2006年台灣首度參加評比,由當年臺灣受測學生的成績來看,數學成就排名為國際第一,但是閱讀排名第16,落後鄰近亞洲國家韓國、香港,顯示臺灣學生閱讀能力稍弱,近四成臺灣學生閱讀素養低落。再從試題屬性來分,科學素養中三項主要能力:「解釋科學現象」排名第3,「科學論證」排名第9,但有關「形成科學議題」能力排名第17。2009年臺灣參與了第二次的測驗,而本次在全球65個國家中,閱讀素養、數學素養與科學素養三項排名中,分別排名全球第23、第5及第12,雖然在分數上的落差並不大,但在名次上比上一次退步,更在所有受測之東南亞國家中墊底。 又根據其於2006年參與「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的成績發現,在兩次測驗短短四年間,香港從全球第14名躍升為第2,也都遙遙領先排名第22的臺灣。從PISA與PIRLS的結果顯示,從前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其學生閱讀態度改變,對閱讀的自我概念及閱讀信心均有改善,數學、科學成績也相對提升。從PISA2009年的測驗表現來看,在臺灣國民義務教育裡,有將近15%的學生,並沒有從學校的訓練獲得基礎的閱讀能力,而國內閱讀教育政策的推動,始於2000年曾志朗部長全面性倡導的閱讀教育,但事隔多年後,從國際評比的成績看來,其成績與臺灣閱讀推動的成效並不成正比。 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了一場「臺灣讀者,為何對科學冷感」的大型論壇,論壇中從臺灣公共圖書館每年統計圖書借閱類型比例來看,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類等科普圖書,只佔公共圖書館總借閱量的1~2%;相較於動輒達90%以上的小說、文學書借閱率,科普讀物較不受到臺灣讀者的青睞。 再從臺灣整體出版市場來看,適合13歲到18歲青少年閱讀的書籍,比起成人與兒童書籍出版的比例,不論在類型或數量上,相對貧瘠許多。坊間科普刊物的主要對象大多為高中生以上,或是國小以下的學生讀者,由於升學壓力,科普書籍的出版也有利潤上的考量,鮮少有給國中學生閱讀的科普書籍。曾志朗 (2000) 於全國科學教育會議中提出,期望能提升科普讀物的品質,以及中文科普讀物的出版量。但從臺灣圖書出版的情況來看,每年有四至五萬冊的出版圖書,近三十年來科普書籍只有1500種,其中翻譯科普圖書佔了八成,可見社會對科普讀物的出版重視度不足,更遑論適合青少年閱讀之科普相關出版品。 研究者所服務的學校,每年都會設立購書預算來為本校師生添購圖書,利用有限預算挑選坊間琳瑯滿目的課外書籍時,選擇秉持合適、有趣、均衡不偏食等原則來進行,但從校內學生提供其喜愛的參考推薦書單,以及學生課外書籍實際借閱比例來看,65%的比例偏好借閱文學類書籍;又實地觀察國中生造訪學校圖書館進行課外閱讀時發現,學生寧願在課餘閒暇時閱讀輕鬆的漫畫或文學小品。而教師在教學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