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头痛的经验.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头痛的经验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头痛的经验   【关键词】   头痛/中药方剂;吴茱萸汤   本人长春中医学院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载,在运用吴茱萸汤??[1]?加减治疗头痛??[2]?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该病的病机为头痛之病因多端,历代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说,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张氏医通?头痛》:“凡头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食姜即止者,此中气虚寒。”《临证指南医案?头痛》邹时乘按:“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主诸寒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风火乘虚上入所致”。《医碥?头痛》说“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阳气,火署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患也”。?   1 温降肝胃,泄浊通阳?   《伤寒论》厥阴病篇中辨呕:(378)原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病机为肝寒犯喟,浊阴之气上逆所致头痛。胃阳不布产生涎沫随浊气上逆而吐出,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顶,肝经寒邪,循经上冲则头痛,大多在巅顶部位。吴茱萸汤能温肝胃泄浊通阳,故主之。?   1.1 典型病历 患者,女,54岁,该患于29年前产后患时常发作的剧烈头痛,时有撞墙。同时伴有恶心甚则呕吐清水,每次发作时静脉点滴甘露醇,口服卡马西平,磷酸可待因片等,可暂为缓解。口不苦、不干,舌苔白而略湿,脉弦细,中医辨证肝寒犯胃,寒浊上扰清窍,方药吴茱萸汤加减,方吴茱萸15 g,人参12 g,生姜15 g,大枣7枚,当归9 g,白芍9 g,川芎9 g,一剂而痛减,三剂而痛失,续服三剂随访半年未复发。吴茱萸辛苦温为主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本草衍义》??[3]?吴茱萸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本经蓬源》??[4]?吴茱萸气味俱厚,阳中之阴,其性好上者,以其辛也;又善降逆气者,以味厚也。配以生姜散寒止呕,人参甘温,大枣甘平补虚和中。当归辛温,活血并养血;白芍苦酸微寒,二者养血平肝,川芎辛温活血行气而止痛,《珍珠囊补遗》??[5]?,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之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   1.2 典型病历 患者,女,18岁,自述头痛已有十余年,自孩时就有,(其母亦有头痛病史),时常发作,常伴眩晕,恶心,不吐,尤为吃糖时立即发作,颇为苦恼,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辨证为肝胃虚寒上逆,兼有痰浊上扰清窍,方药吴茱萸汤加减,方药为:吴茱萸12 g,人参12 g,生姜12 g,大枣7枚,法半夏9 g,石菖蒲9 g,川芎6 g,当归6 g,白芍6 g,服三剂而痛减,六剂后十去八九,效不更方,将吴茱萸18 g,生姜15 g,续服六剂而头痛愈,眩晕亦明显减轻。吴茱萸汤能温肝胃泄浊通阳,半夏和石菖蒲温化寒痰止眩晕,川芎辛温活血行气而止痛。?   2 平调寒热?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243)条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此条辨呕为阳明中寒与上焦有热之别。胡希恕老师在《病位类方解》书中认为: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是暗示小柴胡汤证。本人认为小柴胡汤证是寒热错杂证,即胃气内虚和胆热并存;徐灵胎认为“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胃气内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头痛的患者,既有阳明中寒又伴有上焦有热的情况并不少见,运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亦取得良效。?   2.1 典型病历 患者,女,68岁;缘于10年前因情志不遂而出现持续性头痛,数天不解,经常发作,面赤伴有呕吐清水,口苦,舌苔白,脉涎细,每次均服西药镇痛剂,而得以略缓解,不欲食,眠差,中医辨证为中焦虚寒上逆,用吴茱萸汤治疗,服中药一剂后,出现头痛加重,伴有面赤头热而停药,患者询问情况,忽忆《伤寒论》(243)条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此患者不仅阳明中寒而且上焦有热,故用吴茱萸汤温中散寒加重上焦热邪而头痛加重,伴有面赤头热,方改为吴茱萸汤加除上焦热邪药物,具体方药组成:吴茱萸12 g,党参12 g,生姜12 g,大枣7枚,当归9 g,白芍12 g,黄连6 g,肉桂3 g,服药一剂而头痛明显减轻,三剂后基本不痛,续服六剂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其中吴茱萸汤温胃驱寒,降逆止呕;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黄连清上焦热邪,肉桂因热下行,(小剂量能引热下行),黄连与肉桂相伍名交泰丸,清上温下从而达到平调寒热,阴阳调和而疾病痊愈。?   2.2 典型病历 患者,女,62岁,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经常性头痛,痛甚时伴有干呕,血压亦随之升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