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唯命是从三四十年代“苏联电影”考察[权威资料]
唯命是从 三四十年代“苏联电影”考察
[摘 要] “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体现在富有开创性的理论建设中,而且体现在高质量的创作实践中。然而,辉煌的背后却潜隐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忧患。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个辉煌期”与“唯命是从”相互纠结缠绕,形成了当时特有的电影情势,而这种情势并不是孤立的历史现象:它天然地因袭着先前苏联电影的气质,同时也自然地为以后电影的发展埋下伏笔。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唯命是从;教化工具论;审查制度;市场规则
19世纪曾经文学大师辈出的俄罗斯民族,20世纪又最早感受到了人类新世纪的辉煌。世纪初叶,当电影艺术蹒跚学步,还未挣脱商业枷锁的时候,列宁就对电影工作做了一系列指示,明确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20年代的前苏联电影大师辈出、名作纷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造了苏联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三四十年代,在“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提出,它在丰富和发展俄罗斯学派的基本风格样式和主要表现手段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前期政治、经济上的“回暖”也为电影整个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证。然而,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苏联电影”在后期又遭遇了战争毁灭性的破坏,整个体系陷入一片困顿之中。
一、短暂的辉煌
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电影”可以以194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1年至1941年。这十年中,由于国内政治(消灭富农)、经济(合作化)体制的深刻变革,两个五年计划的相继实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电影事业也蓬勃向前。1934年的时候,全苏联的电影院(含流动)增至29 200多家,第一次超过了美国。更为重要的是,影片题材范围不断拓展,反映苏联人民现实生活和斗争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多,革命历史片与古典名著的改编也相继问世。“正是在这些年代,在社会主义从各个战线展开全面进攻的条件下,电影也像其他各种苏联艺术一样,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获得了一系列巨大的胜利。”[1]279在充满激情与宽松的情势下,电影工作者不仅迅速掌握了随着声音而来的那些电影表现手段,而且摄制了第一批重要的有声片,如《生路》《迎展计划》《大雷雨》,以至苏联电影艺术的杰作《夏伯阳》。
瓦西里耶夫兄弟的《夏伯阳》于1934年与观众见面。它是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节奏完美,用近乎好莱坞的性格刻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幽默、英雄精神和感情。影片以史诗般的气魂,着力塑造了红军高级指挥员夏伯阳的光辉形象。然而,瓦西里耶夫兄弟并没有单纯地赋予英雄以超人的品质,而是让“观众相信英雄人物的真实性,相信银幕上的形象,热爱他,想要摹仿他……”[1]459夏伯阳不仅是一代人民军事领袖的形象概括,而且是一位极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普通军人。影片把个人命运同人民命运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英雄人物形象。它一度成为苏联电影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与塑造现代英雄人物的范例。“继《夏伯阳》之后,出现了数十部按照这一方法创作的新的优秀影片。”[2]4而且,这种创作原则也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人所借鉴、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马克辛三部曲》(1937~1939年)、《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年)、《波罗地海代表》(1936年)、《列宁在十月》(1937年)、《伟大的公民》(1939年)等一批努力创造各种历史性或非历史性的“英雄人物”的影片也相继推出。一个个与西方电影人物完全不同的崭新的人物形象闪耀在银幕上,成为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二个辉煌时期”。此外,将文学名著搬上银幕也是该时期苏联电影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影片均为世界观众所熟知。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与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也先后被摄制成影片。尽管改编的影片中尚有一些不足,但这一时期创作者的努力,不仅为文学名著的改编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电影文学的应有地位。
第二个阶段:1941年至1950年。1941年夏,社会主义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在广阔的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斗争。“法西斯匪帮燃起的战火,给苏联人民造成了非常困难的处境,必须英勇地动员起一切力量,必须使整个国家生活适应于战时的需要。苏联变成了一座军营。”[2]581侵略战争的破坏及国内个人迷信等因素的干扰,使电影创作濒临停产。除了战时之需的“新闻电影”迅速发展外,①其他片种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尽管如此,以《攻克柏林》《青年近卫军》《玛特洛索夫》《她在保卫祖国》等为代表的影片,着重歌颂战斗英雄,强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