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思邈治未病观和养生理论探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和养生理论探析 摘要:孙思邈是唐代名医,又名药王,不仅治病疗效高,用药精当,而且养生有道,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观引出孙思邈的治未病观,进而阐释孙思邈的养生理论,孙氏认为中医治未病观点的源自《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养生与“四时五行”养生的精神是想通的,这说明养生与治未病的思想也是遥相呼应的。总体来讲,孙思邈的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对于现代养生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应当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孙思邈;治未病;养生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9-0012-03 1中医治未病观的提出 中医治未病观点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二是《灵枢?逆顺》说的“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势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两段经文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观点,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学术界基本认同中医“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个层次,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着重于养生修炼,既病防变侧重于超前临床。 2中医治未病观的临床演义 扁鹊所著《难经?七十七难》说:“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张仲景对于治未病的阐释侧重于临床治疗,发挥了《难经》学说,在其所著《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由此可见,张仲景认为中医治未病的要义是既病防变,也就是中医治病的高明之处,不是西医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模式。中医治未病的实质其实就是辨证知机、辨证论治,理论根据主要是整体观念、天人相应。 3治未病观的解说 孙思邈对于治未病的解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千金要方?卷一序例》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孙思邈认为治未病是上医的水准之一,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上工层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二是《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讲:“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指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孙思邈此处讲养生的要旨也是治未病,然后才是求长寿。孙思邈治未病观应该是包含在“养性”即养生范畴当中,养生的前提是治未病,终极目标则是长生、长寿。 4孙思邈的养生理论研究 孙思邈的养生理论内涵丰富,《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篇中就囊括了养性、导引内视、居处、按摩、调气、服食、禁忌、房中补益等八项内容,《千金翼方》卷十二养性、卷十三辟谷、卷十四退居、卷十五补益篇中又作了较为详细的补充和发挥,概括为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论、饮食、房室、反俗、医药、禁忌等十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就重点讨论养性内容。由于孙思邈养生理论的核心观点也是源自《黄帝内经》,即性命双修,养性第一。孙思邈在讲养生理论时,非常重视《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千金要方》直接引用《黄帝内经》原文有多处,较多引述《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经文内容,本文就节选概引其精华予以研究。 41孙思邈《素问?上古天真论》选文分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篇节选概引了《素问?上古天真论》的部分经文,即“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代异耶?将人失之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