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孟子知言养气章的诠释.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论孟子知言养气章的诠释

也論孟子“知言氧氣”章的詮釋 39 也論孟子“知言養氣”章的詮釋 〔提要〕重點論述朱熹對《孟子》〝知言養氣章〞的詮釋比較符合孟子思想的原意;孟子並非以理 在心外,析心與理為㆓以釋《孟子》而是以孟子心學的思路詮釋《孟子》。 〔關鍵字〕知言、不動心、浩然之氣、心、理 黃俊傑先生在其專著《孟學思想史論》卷㆓(臺北:㆗央研究院㆗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7 年, 以㆘簡稱《史論》卷㆓)第五章, 專論朱子對孟子“知言養氣說”的詮釋。論述資料翔實, 乃 ㆒家之言, 極有功於孟子學的研究與擴展;但對朱子思想的看法, 仍采馮友蘭、牟宗㆔先生的觀點, 以朱子爲理在心外, 持知識活動爲道德修養之進路, 乃“橫攝”“他律”系統, 與我所理解的朱子 思想甚爲不合。黃先生的論述, 很有代表性。對本章, 馮友蘭、唐君毅、勞思光、李明輝、楊祖漢 等先生亦有解說, 見解不㆒, 但都未強調“知言”的重要意義及其在孟子思想㆗的重要㆞位。我這 裏提供的㆒種詮釋, 希望能黃先生及讀者指正。 ㆒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 得行道焉 ,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 ,則動心否乎?’孟子曰: ‘否。我㆕十不動心,。’”(《孟子公孫丑㆖》) 黃先生對對本節的詮釋, 甚爲詳盡;茲選出㆘列重點進行討論。 (1)何謂“㆕十不動心”? 黃先生以孔子“㆕十而不惑”之境界解釋之, 甚爲確當;但思路似尚不十分清楚。不惑”, 細 加分析, 有兩義:㆒指明理, 不疑惑, 對走的路, 對㆟生和“內聖外王”之道, 有真正的瞭解, 如朱 熹所謂:“於事物之所當然, 皆無所疑, 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另—是指不爲各種誘惑所惑, 有 如佛陀, ㆔宿桑㆘, 種種美色的引誘以及魔難的恐嚇, 都能不爲所動。宗教家修煉成道, 都要經歷這 ㆒階段。挺過來了, 就能達到彼岸, ㆒爲所動, 船就翻倒了。孔子㆒生, 淒淒惶惶, 奔波道路, 不斷 碰壁。但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 從沒有動搖過自已選擇的道路。這種不動, 不爲種種困難、不 測所動, 明理是重要因素。孟子所謂“㆕十不動心”, 應該是指這種進路及其達到的境界;聯繫㆘ 面講的“知言” 不爲種種淫辭邪辭所惑來看, 這—點更加清楚。但黃先生先采明理不惑之說, 最後又采朱子之㆘列說法說, 以“動”爲“竦動”。《孟子 ∙告子㆘》:“故㆝將降大任於斯㆟ 也,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朱注:“動心忍性, 謂竦動其心, 堅忍其性也。”黃認爲 此乃“確解”。何謂“竦動”?“竦動”者, 警惕戒懼、不稍懈怠疏忽之動也。《乾 ·九㆔》所謂 “君子乾乾夕惕, 若厲, 無咎”是也。故“竦動”之反面的“不動”, 有兩義:㆒謂“不竦動”; ㆒謂由“竦動”而達到的“不動心”境界。在㆖㆘文義的脈落㆗, 只能取第㆓義。因此它是與“不 40 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 惑”不同的修養進路。故恰恰不應是孟子“㆕十不動心”的“確解”。 孔子思想㆗, 仁智勇是㆔達德, ㆔者各有所指。仁是道德品質, 是價值判斷, 屬於康德所謂道德 理性的範疇, 是善的問題。智, 是真僞是非的問題, 屬於求真的領域。勇指勇敢, 屬於意志毅力的範 疇, 既非善, 也非真。“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 徙義, 崇德也。’”崇德是提高道德 修養、㆟生境界。辨惑是提高學識與認知能力, 能辨別種種令㆟疑惑之事。如“愛之欲其生, 惡之 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孔子講“智者不惑,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仁者樂山, 智 者樂水。”水無常勢,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