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1【导入】 1齐读课题,问: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当时多大?在哪儿读书? ⑵周恩来读书时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板书:中华不振 ⑶课文写了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的哪几件事? 2、这三件事,你能分别用个词语来概括周恩来当时的情感变化吗? 板书:疑惑不解-----气愤不已-------立志报国 3、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这三件事中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活动2【讲授】二、 感受“疑惑不解”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伯父说什么会叹气“中华不振”? 2、课件出示: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3、周恩来听了后怎么问的,怎么想的?注意文中语气,谁来读一读。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4、伯父的话让周恩来疑惑不解,他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注意这个省略号,在这儿表示什么?你读了后还会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5、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伯父没有说,只是叹气。我们来看看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界的情况。 出示:知识小链接: 100年前,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等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 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其领土主权虽然仍属中国,但帝国主义依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清政府的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6、小结:当时的周恩来并没有了解这些,伯父也没有告诉他。租界对于他真是个谜。他要亲眼去看看。 7、出示: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8、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课文内容的连接上,起了什么作用? 9、刚到伯父住的沈阳,少年周恩来就有了许多疑问和思考,你想一想,周恩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10、让我们来分角色再读一读。 活动3【讲授】三、 体会“中华不振”。 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闯进了租界,一件什么事情让他气愤不已呢? 2、通过这件事他真正体会伯父说的“中华不振”,我们默读课文7---8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出示:因为所以。 4、学生结合课文运用这个句式交流自己的理解。 5、那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什么?肇事的洋人在一旁怎么得意扬扬?结合课文你来说一说。 6、如果你当时在场,你心情怎样?会说什么? 7、可是当时在场的中国人却是这样,出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第二句是什么句?谁来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作者用反问句来强调什么? 此时此刻,亲眼目睹此事的周恩来的气愤不已,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心中想什么呢?从这儿我们能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8、小结:是啊!租界的繁华、热闹与贫穷的祖国,外国人的横行霸道与国人的敢怒不敢言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此时此事,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伯父的叹息:中华不振啊。 9、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 活动4【讲授】四、 领悟“立志报国”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