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走进现象学(概论).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走进现象学(概论).ppt

第一讲 1.2-回应:现象学三“尔”(3H) 胡塞尔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1-2.1-胡塞尔 现象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 ——胡塞尔著,倪梁康著:《哲学的观念》,p24 1-2.2-海德格尔 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哲学观念; “‘现象学’这个名称表达出一条原理;这条原理可以表述为‘走向事情本身’——这个座右铭反对一切飘渺无据的虚构与偶发之见,反对貌似经过证明的概念,反对任何伪问题”(p35) “现象学是说:让人从显现的东西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p43) “凡是如此在者就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展现存在者,都可在形式上合理的称为现象学。”( 《时间与存在》,三联,1987, p44) 1-2..3-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现象学想使现象得到显示,即,它试图避免任何一种没有根据的理论构件建,并对以往哲学理论所具有的无可怀疑的 统治地位进行批判性检验 ——加达默尔著,夏镇平译:《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1994,p130 1-3-现象学产生之背景 胡塞尔以前的哲学: 西方非理性哲学线索: 卢梭、康德、尼采、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以及后来的福科、利奥塔 从文艺复新到方法论之争,从传统哲学现象学; 解释学的总结 研究范式的三次大转换: 古代本体论:小孩式的追究(幼年期) 认识论的转变:迪卡尔的沉思(青年期)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成熟期) 现象学的出现(壮年期) 诠释学——又一新春的开始 案例-1:现象学与精神分析法 人格心理学家斯腾博格与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 1-4-胡塞尔现象学:纯粹现象学 胡塞尔的苦行僧学术生涯(李鹏程:《胡塞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 克服传统哲学的“二元论”; “现象学还原法” ; 意识的”意向性“学说 问题在于:何以能达到“纯粹意向”“纯粹直觉”?为什么“纯粹意向”“纯粹直觉”就是自明的呢? 1.5-胡塞尔:得失之间 张汝伦:“现象学还原”并没有真正的方法论意义。 (张汝伦:《思考与批判》,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从《现象学的观念》开始,胡塞尔明确提出了‘现象学的还原’。但这基本上是一个准备性的、防御性的方法,即排除掉一切与直观体验本身的构成活动无关的存在预设的方法。与胡塞尔思路一样,它的基本意图是清楚的和启发人的,但如何具体地实施这个与笛卡儿怀疑法不同的微妙方法却一直是个问题。” 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p16 1.6-胡塞尔现象学出路 张祥龙评价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的学说确实以某种‘直接’的洞见为引导,但他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的背景,他的‘工作哲学’的阐述风格,——对之或可誉为‘到事情本身中去’的专注,或可贬为‘歧路亡羊’——使他的思想如大水漫滩,分枝纵横而难觅一以灌之的主流。所以,当代广义现象学运动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他的思想弟子中有大成就者无一不是逆其流而上地或通过批评改造这种意识现象学而激出其中隐含的巨大思想可能,开出新局面。顺其流而下者,或忠实地沿着他制定的研究纲领走的,献有不迷失于细枝末节者。”[1] [1]张祥龙:《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与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见:《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p46 1.7-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和发展 由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最有活力的新思路既不是“还原”、“内在性”也不是“本质直观”,而是“构成”(Konstitution,Bilden)的方法论见地,既真实者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现成被给予者,而是活动(不管是意向性的、生存式的或身体的)本身的当场构成,即原发的边缘域式的生成与维持。(张祥龙《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哲学》,载《中国现象学和哲学评论》,第一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342页;另可参见张祥龙等著:〈现象学思潮在中国:21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首都师范出版社,2002年版,49-50页) 海德格尔继承比发扬了其老师的传统,正是通过发展胡塞尔的视域(Horizont)(包括内在时间意识)和晚年的“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而建立自己的“现象学解释学”;另外一位具有很浓的宗教气质的现象学家舍勒则直接借用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给“出神的知识”(eketatisches Wissen)借尸还魂。胡塞尔的“本质直观”好象是专门为舍勒而制作的(加达默尔);(转引自倪梁康:《现象学极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三联书店,994年版,p322) 哈贝马斯在直接对“生活世界”产生兴趣,尤其对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旨趣)感到迷恋;(《認識與旨趣》) 加达默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