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之因」追論和议定.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研究 第二十六期 2016年6月,頁 43-80 43 「明亡之因」的追論與議定 * 楊正顯 康熙十七年,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以修《明史》是震動當時遺民士子耳目的大事。 過去研究多集中於此科士人間的交往與對清初學術的影響,較少關注明史館內館臣們 對重要史實與人物的看法。本文透過陸隴其《三魚堂日記》中側記館臣之言論,說明 館臣們如何追論與議定「明亡之因」。首先談遺民們在「時忌」與生存壓力之下參與 此科的景況。次談館臣對於「明亡流賊說」中楊嗣昌評價的爭議,說明當時吳偉業《綏 寇記略》等等的負面評價,後因楊嗣昌子《孤兒籲天錄》之故,翻轉為正面的過程。 再談晚明以來流行的「東林亡國」論,在館臣們爭論之中,轉以黃宗羲《汰存錄》為 標準而偏袒東林,並以此評價晚明「三案」始末。最後討論「學術亡國」說。 館臣們爭論是否要依《宋史 ‧道學傳》體例而立《明史 ‧道學傳》,關鍵人物王陽 明又是否應該進入〈道學傳〉中,但最終卻不顧陽明對於明朝學術實際的影響,而以 「閑正距邪」標準,將陽明列入〈功臣傳〉中;後又因康熙帝的裁定,翻轉其評價。 從對「明亡之因」追論與議定的過程來看,原本應該是透過清理史實,重建是非,以 服人心之舉,卻仍然蹈襲晚明以來的「門戶之爭」,以致不合一代之公評,徒留黨人 之餘習。但清廷開科修史的動作,成功地將天下士人耳目聚於明史館中,隨之而來的 文字獄,更確立其對勝國史實的裁量權與發言權。 關鍵詞:博學鴻儒科 明史 三魚堂日記 忌諱 亡國                                                         * 國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明亡之因」的追論與議定 ‧ ‧ 79 The Debat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auses of the Fall of the Ming”  Yang, Cheng-hsien In 1678, the Qing court’s inauguration of the “Erudite Scholasticus Recruitment Examination” for the collation of the Ming History was a great event that stirred the community of those who had lived through the dynastic transition. Previous scholarship has focused on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examination schola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early Qing scholarship.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erspectives of officials in the Ming History Bureau on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