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_阿里命题
中国经济的阿里命题 2月2日,香港会展中心。在经历了阿里巴巴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之间的“假货争端”之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公开露面,做了一场主题为《马云与青年有约:从梦想到成功创业》的演讲。马云身穿在公开场合一贯喜欢的深色套头衫,在谈及这场风波时,这位在2014年新晋的亚洲首富声称他比人们想象的更累更泄气。“阿里巴巴已帮助(执法机构)把400名违法者送入监狱。”马云说,“我们不希望被世界误解阿里不透明,误解淘宝是卖假货的平台。” 这场始于1月23日的“假货争端”一度让阿里巴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网购监测报告显示,淘宝网的正品率仅为37.25%,在被抽查的电商网站中最低。这一报告发布后,淘宝官方微博曾发布公开信,指责工商总局网监司在抽检过程中存在程序违规问题。 工商总局随后在1月28日披露一份针对阿里巴巴的措辞严厉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责阿里巴巴的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在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问题。《白皮书》的出台加剧了这场争端的升级。按照国际惯例,最早可追溯至1922年的白皮书一般只出现在涉及重大问题的场合。 这直接招致了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得力助手蔡崇信的强硬回应。据彭博社报道,在1月29日的例行业绩电话会议上,蔡崇信称白皮书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因此准备向工商总局投诉去年7月主持相关问题约谈会的工商总局官员。蔡崇信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阿里巴巴对假货采取“非常严厉”的态度。他说,“没有任何事比消费者对我们平台的信任更重要。” 蔡崇信公开回应指控的当天,阿里巴巴股价下跌8.8%,市值蒸发约220亿美元,创下两个月来最大跌幅。彭博社在报道中评论,这表明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可能与监管部门发生冲突的前景深感不安。英国《卫报》则用“几乎闻所未闻”来形容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的这场风波,因为“面对监管机构的批评,中国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做出改善的承诺”。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零售业教授、J.C Penney前高层Richard Last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经历的这场风波比任何发生在美国市场的假货事件都要严峻,包括当年的eBay在内。伦敦CM Research董事总经理Cyrus Mewawalla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声称,这可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巨大的声誉损失。 不过在1月30日,这场争端的情势突然发生了逆转,并得以暂时化解。当天晚上10点多,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发布消息称,此前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其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双方认为促进电商产业健康发展、营造消费者放心满意的网购环境,是网监部门与电商平台的共同意愿。双方将加强沟通,共同探索网络市场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消息公布后,阿里巴巴股价一度回升。不过当天收盘后,阿里巴巴股价仍较前日下跌0.81%。《商业周刊/中文版》针对此次“假货争端”致电工商总局,不过对方表示针对此事没有更多信息披露。 美国作家亚当·科恩在2003年出版的《完美商店》一书中曾有如是描述,“当每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把天真无邪丢在一边,转而拥抱一种更加复杂的成人身份的时候,它都会有失落天堂的时刻。”这或许是对处于这场风波核心的阿里巴巴的心理状态最好的注解。 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的这场“假货争端”暂时结束。不过,这场争端凸显的一些重要的命题却依旧存在:面对打假,阿里巴巴与监管机构该如何划分责任?打假又会对阿里巴巴造成什么样的潜在影响?风波之后的阿里巴巴如何在原本就充斥着对中国公司的偏见的国际资本市场重塑信心?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这群成长于中国市场的大公司该向何处去?——与其说这些是阿里巴巴遇到的命题,不如说这实则是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遇到的群体性命题在阿里巴巴身上的投影。 2014年12月29日,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联席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要做中国的“国家企业”。马云称,就像三星是韩国的国家企业、奔驰是德国的国家企业、谷歌和苹果是美国的国家企业一样,今天的中国,需要诞生一批能代表中国的年轻人,代表中国的创新技术、创新能力,代表这个国家对世界的贡献的国家企业。 “过去十年,尽管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欧美市场仍然对中国产品带有一种先天的偏见。要改变整个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知还需要时间积累。”哈佛商学院副教授Christopher Marquis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百度,正逐渐让世界意识到中国科技巨头的崛起。” 阿里巴巴究竟能否最终成为马云所称的“国家企业”,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在风波之后,探讨阿里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