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史(第七讲).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日本留学生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1904~1980),字善之,号宛亭,日本神户人。 1923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师从著名汉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狩野直喜教授。被称为“汉学泰斗”。 1928年,留学北京大学,拜杨锺义为导师,从马裕藻、钱玄同、沈兼士,专攻中国音韵学。 平时喜逛琉璃厂,成了古书铺的常客。杨锺义精通考据学,对吉川的治学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吉川幸次郎难忘中国,喜穿长袍,一口北京腔,与中国学人结下深厚的友情。 1931年回国,任教于母校京都大学。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日本留学生吉川幸次郎 提出“会读”:废止从来死板的单独授课方式,师生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公开讨论,相互低砺。,主讲惯用中国语朗读,研究员都必须懂中国语,且学者们上课多着中国服装。 1967年,在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任内退休,改聘为名誉教授,获国家文化勋章。 1974年,郭沫若率领中国文化访日团到日本;翌年,日本政府派吉川幸次郎为团长回访中国大陆,并以珍藏《永乐大典》残卷,原式影印本赠送给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 (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 朝内大街81号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的原址,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曾于1932年在这所学校学习语言。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 (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 1921年,中国教师97人,注册学生147人; 1925年,改为燕京大学华文学校;毕业生1621人,其中美国学生1140人、英国学生323人、其他国别158人; 学生除传教士外,还有中国政府机构中的外国顾问、商人等任何想学习中文的人;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 (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 学制:4-5年,春秋冬三个学期,夏季放假; 课程:汉语课为主,传教士用英语学习传教方法和中国文化; 第一年和第二年以汉语言基础知识为主,后有大量专题课程; 教学方法:听说法; 教科书:《汉文进阶》(Brandt,J.)1927年编写,华北协和语言学校出版; 《五千汉字词典》,Courtenay H. Fenn编,助手Chin Hsien Tseng, 1926年北京出版发行,后多次再版。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 (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 在不长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汉学家、外交官、军事要员和中国专家; 对汉语言文化向美国传播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盛开在民国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奇葩。 欢迎批评指正! liuchangzheng@ 汉语教学史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速成学院 刘长征 2014.11.06 第七讲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 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时期(1912-1949),战乱频繁,经济不振,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非常有限,汉语教育和汉语学习的资料页非常有限。 一些国外机构通过民间渠道聘请中国教师出国任教,如老舍和萧乾都曾在英国进行过汉语教学;也有一些外国人处于个人兴趣到中国留学,如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美国学者费正清等。 华北协和语言学校:外国在华教会的汉语教学。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抗击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阵亡。九岁,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后辞职,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